第 108 章 李斯与扶苏(一更)(1 / 2)
〈170〉
与秦始皇共进晚餐,在外人看来是一种恩赐荣耀,稚唯却觉得会食不下咽。
想想吧,屋里这几个人,不管是作为天家父子,还是大秦君臣,都能构成美好的组合。
偏偏这三个人凑在一起。
中间夹着她。
稚唯:难受哦。
秦始皇和扶苏都不是会对彼此嘘寒问暖的性格,虽然作为父子,说起话来,相比较君臣要更为随意,可聊的基本都是政事。
而涉及到正事,长公子但凡有和自家父皇不一样的意见,便会直说出来。
稚唯最初还寻思公子扶苏怎么直白,慢慢发现,这可能就是秦始皇和扶苏的相处模式。
一方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另一方或是指引,或是点明为什么会这么决策。
稚唯私以为这种交流方式虽然生硬了一些,但也不失为一种父子彼此增加了解,减少嫌隙的好办法。
总比那些跟没长嘴似的,只会猜来猜去,到最后形同陌路的父子亲人,要好的多吧?
唯一的问题,大概就是扶苏和秦始皇意见相左的地方,有亿点点多……咳。
但跟历史上相比,这个时空已经有稚唯及她之前做过的那些事作为铺垫。
虽然秦始皇对民意、民心,以及底层黔首依旧不怎么在乎,内心也依然把老秦人和其他六国遗民划分为两类人。
可作为顶尖优秀的政治家,秦始皇最在意的还是怎么做才能使利益最大化,才能让大秦长治久安,绵延万世。
为此,即使身为开创帝制的帝王,自负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秦始皇也不介意做些“退让”,让治下的黔首稍微好过一点。
而长公子扶苏,相较于身世坎坷的秦始皇,他生来就掌握秦楚两系的力量,他的父亲自幼教他观望的是整个中原大地,所以成年后扶苏会考虑的,也是整个天下的安定,而非单一的故国。
比起他作风强势的父皇,公子扶苏更具备仁义的品质。
可反过来说,公子扶苏之所以会养出这样的品性,总不能是天生天长的吧?
强势而一往直前,有时也代表了没有退缩的余地。
仁义而心富柔软,是因为有人在背后守护支持。
后人说这对父子政见不合,稚唯旁观这些年,觉得这种说法并没有错。
可这种政见不合,并非是出于政斗或者利益纠葛。
不过是都希望大秦好罢了。
稚唯瞄了眼看似在平静讨论事务、实际就是在吵架的天家父子,一边乖巧坐着等待开饭,一边游神去想——
秦始皇表面上旗帜鲜明地站在法家一方,但会容忍朝中存在儒家博士,除了是统治上的□□,或许是因为秦始皇自己也清楚,身边不能只有一种声音。
换句话说,帝王需要整个大秦遵循他的“声音”,而不是被什么“声音”所裹挟。
所以秦始皇允许
扶苏自小接触百家思想,允许扶苏有不一样的见解。
这是把长子当成继承人来培养对待。
而稚唯回想煕荣、舜华、胡亥等年幼公子的课程,似乎皆是法家那一套。
嗯……
谁说秦始皇不会教孩子了?
“臣觉得不妥!”
稚唯被突然的一声惊醒回神,发现是李斯在反驳扶苏。
稚唯:“……”
咱就是说,李廷尉,你作为臣子掺和进去干什么呀!
这不是显得她在这里很尴尬吗?!
稚唯犹豫自己要不要先行告退,但见另外三人好像无视了她的存在,便继续眼观鼻鼻观心,坐在一边假装什么都没有听到,一心只等干饭。
然后偷偷竖起耳朵。
他们在吵什么?
稚唯默默听了半天,才理顺明白。
他们一行马上要到秦国故都雍城(现在是雍县),按照早先的安排,秦始皇需要携跟随而来的宗室及百官祭祀祖先。
说白了,就是秦始皇要正式告慰一下列祖列宗,秦国统一天下啦,他现在是皇帝啦,作为后代给他们争脸啦。
然后公子扶苏便提议趁此机会,大赦天下。
当然,作为第一个封建帝制王朝,秦朝还没有“大赦天下”的传统,否则秦始皇刚登基的时候就会这么做了。
扶苏也没有说这个词,只是在稚唯听来,扶苏是这个意思。
但这种象征着宽和仁义的行为,听着就很富有儒家的色彩。
那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
稚唯:怪不得李斯会坐不住。
李廷尉开始据理力争,口若悬河,说得激情昂扬。
而稚唯越听,表情越发微妙。
在李斯的说法中,法家就是秦国乃至秦朝的立国根本,而秦律就是它的外在体现。
“之前为废除部分肉刑,就已经改动过秦律,此事尚未过去多久,如今,若是再将定罪的囚徒重新释放,将大大动摇律法及大秦的威严!”
稚唯:“……”
搁这点谁呢您?
说的好像她提议废除肉刑,和长公子提议大赦天下,是二者只能存一的对立事一样。
显而易见,老辣精明的李廷尉走一步看三步,这是在提前打击潜在对手。
而在场的都是聪明的人。
扶苏似是感觉不到李斯给他们竖起的屏障,面对小女官的笑容依旧如沐春风,温言夸赞道:“阿唯医者仁心,本性良善。”
这便是在表达,在长公子的心里,“夏稚唯提议废肉刑”的根本定性,与所谓的改动秦律、动摇律法没有关系。
简而言之,公子扶苏压根不接李斯的话茬,明言他和稚唯之间没有矛盾。
稚唯:啊哈!多谢长公子!
她随即起身行礼谢过,故作什么都没听懂似的,单纯弯眉一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