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89(1 / 2)

加入书签

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月池归家后第五日,圣旨便已下发:“敕谕兵部曰,录远征御虏功,升赏总兵、副、参、侍郎、都御史、御史、郎中、主事、及官旗军舍九千五百五十五人有差……”而在她养病一个月后,关于她的擢升旨意也送到了宅邸中。

此次将官升迁之多,数额之大,世所罕见。而文臣还来不及咋舌,又被接下来新推的遴选之制所震撼。无数低级官员闻讯后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只要考上,就有擢升的机会,这不比送钱好吗?砸上一生的积蓄,还未必能听一个响。”

也有人道:“换汤不换药罢了。金疙瘩,银疙瘩,到哪里都是硬通货。”

“不然,不然,你们可知新任的‘古之少宰’是何人?”

消息不灵通者齐齐摇头,只听同伴压低嗓子道:“正是李含章!”

《明会典》中有言:“吏部尚书,左、右侍郎掌天下官吏选授、勋封、考课之政令。”故而吏部尚书被称为“古冢宰”,侍郎则被称为“古之少宰”。李越由生至死,死而复生,终于又重归正三品的吏部侍郎之位。

吏部侍郎的政治角色,随着局势变化在不断转变。明初之时,太祖太宗皆是强势之君,各部各司其职,彼时吏部侍郎既为佐贰之官,又起制衡尚书之能。正统后,英宗年幼登极,三杨在阁,大权在握。为了制约阁权,天子开始重用吏部尚书,确立了其外廷之长,吏部天官的位置。但这样一来,阁部之间便多有纠纷,为了平衡二者关系,英宗爷又立新制,即多擢升吏部侍郎入阁,以利内阁参与铨考官员。【1】所以,时至今日,吏部侍郎既是内阁与吏部链接的纽带,又是制衡吏部尚书,左右铨政的一步好棋。

月池望着镜中之人,绯袍灿灿,胸前的孔雀振翅欲飞。她转了一个身,忽而扑哧一声笑出声来。贞筠奇道:“这是怎么了,还是又出……”

她忽而掩住口,说到最后已带了几分忧色。月池笑道:“没事,没事,我只是想到,果然……”

如他委以她户部侍郎之职,表明还只是想补齐窟窿,结果一上来就是让她入吏部,到底是大明天子,一代英主。

吏部衙门的差役一大早就勤勤恳恳地将四周收拾得纤尘不染。谢丕面带喜色,时不时望窗外遥望,惹得他身边的吏胥都笑道:“到底是同年,感情不一般。如今同部为臣,更加亲厚了。”

谢丕道:“这是自然,本以为阴阳相隔,没想到,还有同在此处,为国效力的一天。”

与谢丕的喜不自胜不同,吏部尚书梁储却是坐在值房内,心中五味陈杂。他也算是看着李越长大,看着她由一个瘦弱单薄的贫家少年,长成如今名扬天下,身居高位的青年才俊。他心中有自豪,有欣慰,有欢喜,可也有一重抹不去的担忧。

他想到了杨廷和对他说过的话:“万岁与含章,俱是年轻气盛,可如操之过急,狗急跳墙,反而难以收拾,昔年宣府杀将之事,绝不可重演。厚斋公,这需仰赖你从中斡旋才是。”

宣府杀将……梁储一提及此事,虽未亲眼目睹当时情景,可仅听转述,便觉头皮发麻。那么多将官,在一夜之间,全部死在他的手上。李越是南人,貌若好女,风度弘雅,可他的心性却比山中的磐石,还要硬上许多。他莫名想到了当年他处罚李越,命人责打他的情形。他的手红肿沁血,如发糕一般,面色却是纹丝不变。

他正沉湎于回忆中时,就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手下的吏员急急奔进来,面色通红,眼睛透亮,一进门就道:“启禀梁尚书,李侍郎到了!”

梁储一怔,他忙起身道:“快请他进来。”

话语刚落,他就见李越入门来。他一见月池的模样,就将适才心中的念头抛到了九霄云外,眼中的感伤之色,仿佛下一秒就要溢出来。月池更是直接掀袍跪下:“不肖弟子见过梁先生。”

梁储忙将她搀起来:“快起来,快起来。”

他的手上皱纹密布,忍不住颤动。他的目光在月池脸上转了好几圈,半晌方凄声道:“怎会熬到如此……””一语未终,眼中已是泪光闪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