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76 章 地理历史、农业14(2 / 2)

加入书签

秦始皇&刘彻&李世民&朱元璋齐声:“国之脊梁,先生走好!”

【我们不信神,也不会造神,我们记得袁爷爷,也知道小麦杂交之父李振声,李爷爷。

李振声院长主攻杂交小麦,六年为国家增产一千亿斤,所以国家科技奖上句话叫‘南袁北李’,即:袁隆平爷爷养活南方,李振声爷爷养活北方。

两位院士的共同点之一都是先增产,再慢慢解决粮食口感问题。

所以网上嫌弃杂交水稻口感不够香不够软,是很没道理的事】

神迹说得没错!

再难吃的粮食有树皮草根难吃?

妇人想起自己的孩儿,抹着泪道:“咱家要是有杂交粮,毛毛也不会活生生地饿死了。”

呜呜,他那么小还没来得及长大就没了,她的毛毛啊!

武则天手一抖:一亿斤?

她下意识地咽下咽喉咙,哑着声问狄仁杰:“六年增产多少?”

狄仁杰强行平复剧烈跳动的胸腔,回道:“回陛下,后世...后世增产一亿斤!”

一亿斤啊!这不是农学家而是神仙法术。

难怪后人说袁先生养活南方,李先生养活北方。

都是国士啊!

所有人看向天幕的目光褶褶发亮:杂交技术他们想学,想学!

神迹求教!

天幕叹了口气:【其实市场上也不太流通袁爷爷的杂交水稻。

他的水稻基本都是环境恶

劣的地方长出来的。

如袁老团队与陈日胜合作研究的海水稻,此稻不占良田适应盐碱地,在新疆宁夏的戈壁滩能种,在迪拜的沙漠上也能种,并且能保证产量约千斤以上。

让各种土地都能种上粮食,为人民、为国家托底,这就是袁老、李老以及农业学家的首要目标】

所有人:杂交技术想学,想学!

想学,想学!

【拖什么样的底?

在缺粮又危机四伏的年代里,让国民不饿肚子!】

天幕长叹:【我们从上古时代到脱贫,在几千年的文明史里,华夏一直都没有彻底摆脱饥饿威胁。

要知道一粒种子可以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粮食是国家稳定的警示灯!】

秦始皇轻声重复:“一粒种子的确能左右国家命运。”

刘彻神情肃穆:农乃国家大政,天下运转全赖农业。

李世民沉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愿各世家知稼穑艰难。

朱元璋挠挠头,他不想说话,只想要杂交种子,他抬头就看见袁老的身影再次出现在空中,面对记者他认真道:“饥荒时代没饭吃真的难受,挨饿是真的能饿死人。”

所以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掌握到自己手上!

即使千难万难,我们也要端上自己的饭碗!

人到中年却偻下背脊的农人嚎啕大哭:“为啥俺们没有袁先生,没有李先生?”

他也想把家里老小的饭碗掌握在自己手中啊!

上天不公不公!为何他不能投身在后世?

为何他要受一世耕种之苦?

为什么啊!他想吃个饱饭为何这么难?

正伤心时,背上被人打了一棍子,回头一看亲爹怒视他:“没骨气的玩意,嚎什么嚎,有时间嚎不如求神降良种。”

大哭汉子连忙爬起来重新跪在地上:“求神迹赐超级粮种!”

“求神迹赐超级粮种!”

【说得更直白些,穷人活下去本质是什么?

因为粮食不够!

南袁北李给了穷人一条救命绳,也给了国家面对危险时的底气!

高产杂交水稻是战略性物资,有了它,无论是战争还是大范围灾害,都能让咱们不发生饥荒,不让人饿死。

所以以袁老为代表农学家是谁?

现代神农,粮食安全保护神!】

房进猛地提高了声音:【网上带路党评击袁老,它们是在攻击袁老吗?

不,它们是在攻击以袁老为代表的农学家,是想毁咱们生存的安全线!】

天幕画面渐渐隐去,一块残缺的图片出现在众人眼前,秦始皇念出上面的字:神农第一棒:袁老开辟杂交水稻思路;

第二棒:张先程□□补全了‘三系法’最后一环;

第三棒:颜龙安院士把初始杂交水稻‘野败’,让水稻稻种升级为‘汕优2号’,让杂交

水稻大面积扎根农田。

空中画面一转,大片金色农田在滚烫的阳光下,不断起伏翻涌。

氾胜之脱口而出:“那是杂交水稻?”

他目不转睛地望着天下水稻,穗短、粒多又饱满,茎杆粗壮,看着就是好水稻。

多好的稻啊,如果他们也能研制出杂交稻就好了。

第四棒:谢华安院士在汕优稻种基础上培育出抗病性稻种汕优63。

第五棒.....

一块块残缺的图像组成一粒米样,看得人莫名激动又莫名想哭。

后人曾说过他们脱贫奔小康,能脱贫也有农学家的一份力吧!

人吃不饱时又怎么叫脱贫?

【有了抗病性稻种,除了保证粮食产量外,在面对国外生物战时,我们也有了自保本钱!】

听到神迹说他们研制出抗病性稻种,天下瞬间欢呼沸腾:“太好了,不怕那什么梨孢菌了!”

后人不用饿肚子,太好了,太好了!

欢呼着欢呼着,又有人渐渐哭了起来:要是他们也不用饿肚子就好了。

肚里绞刑的滋味太难受了,观音土太涨肚子,树叶草根太难吃了。

一身细布的富家老爷一抹眼泪:“咱出钱给袁先生、李先生塑金身造庙,谁出力?”

“俺,俺力气大”

“我,我善画画,能画出众位先生画像”

...

一时间人人争先,男女老少都想参与,都想为建庙出份力,他们出发点很简单:希望能借两位先生之光,他们也制出好粮种,养活家中老小!

【当三系杂交技术成为主流时,石明松主任又在袁老基础上发明出二系杂交水稻,育种快,成本低。

现在咱们育种杂交都采用二系杂交方式】

听到育种二字,历代双眼发光:怎么育种?

求神迹展示二系育种方式!

求神迹展示二系育种方式!

刘启一把扯过太子:“快,彻儿快问二系育种方式。”

突然被拉的小刘彻发懵:“啊?问了咱们也用不了啊!”

刘启恨不成钢:不管有没有用,先要到手在说。”

对哦!先拿到手在说!

小刘彻瞬间清醒,扯着嗓子大喊:“孤想看二系育种方式,想看二系育种方式...”

房进看着弹幕陷入沉默:现在杂交粮种是怎么育种法?

现在的同学还挺有求知欲的啊,嘿,杂交粮种怎么育种他还真知道。

谁让他的表姐是农大博士呢?

【育种第一步:父本母本分别浸种种植!

父本有各种各样的能力,如抗旱、抗寒等等,根据需求进行选择;

母本指不育系株苗,它成熟后只开花不产生花粉,更不会自攻自受结果,需要授粉。

然后第二步是什么呢?】

听明白了,父本跟爹地组合成一人了

,所以三系变二系。

秦始皇提笔准备记录。

刘彻挺直了背脊准备听讲。

李世民端正了身子拿好笔纸。

朱元璋上身前倾,微侧耳目。

来吧后人,他们准备好了!

准备好的历代君臣就听到熟悉的三字:【人工剪!】

秦始皇&刘彻&李世民&朱元璋愕然:等等,怎么还是人工剪?

【当水稻长成扬花时,就需要把就要趁露水消失前要把母本穗壳剪开,然后给它套上袋子。

上午十点左右时又去把父本的穗子取下,怎么取呢?

用真空泵一点一点地吸出来,从早吸到晚,感受专注的快乐!(不是)】

天幕放了一小段吸粉的视频,看得天下人眉头紧凑,这要吸到什么时候?

【吸出的粉放到母本袋子里,慢慢抖粉,让母本与父本结合受粉。

约一月时间母本就能结出种子,这种种子就是杂交粮种,最后把粮种单独脱粒放在种子带里晒干,等待下次播种】

朱棣等人既要画图又要记录天幕语言,一时手忙脚乱,恨不得让后人慢慢说,详细说。

望着天幕上剪掉一截的水稻,朱棣满头问号:要怎么剪?剪那里?最重要的是怎么分辨雌雄蕊?

后人求解答!

【为了保证粮种准确性,农学家们一年要杂交1.5W份往上。

要是遇上天气不好,午饭都没时间吃,只能蹲在田里眼巴巴地等着穗子开花】

天幕贴出一段视频,水田中的男男女女拿着纸套艰难地给稻穗套上。

他们身后是套好的农田,远观之下一片土黄色的纸袋插在绿意盎然的田里,看起来格外不同。

东汉

邓绥(邓太后)看得非常仔细,几息之后她敏锐的发现,剪开的穗壳全是没开花的穗,开花的穗倒剪刀不要。

这细节神迹没有提及,快,快记下!

刘肇(汉和帝)经她提醒,也集中精神细察天幕杂交。

果不其然,后人讲得粗造,视频杂交做法却颇为详细,如剪掉之后给穗喷水!

...

半响后他目光落到蔡伦身上:“朕要天幕那样的后纸袋,何时能造出?”

没有纸袋就无法隔绝其他花粉串粉,所以纸关乎民生大计!

突然被点名的蔡伦:要厚要防水重量要轻的纸该怎么造?

在线问,挺急的。

【以上只是杂交粗糙版本,要让种子稳定高产,必须要保证父母本花期相遇,要调确水稻生长期,去雄授粉时要眼明心细,否则花粉掉后种子无法成良种等等。

网上都笑土木工程毕业后像老农工,实际上学农业的也没好哪去,蹲在田里晒得全身发黑】

房进没良心地贴出表姐照片,赵匡胤看着原本亭亭玉立的女子,变得跟他一样漆黑,大为惊讶:她父母舍得女儿变得如此粗糙?

李世民亦是惊讶:“那女子肤色白皙,衣着精致,一看就是大家闺秀,居然干下田插秧制稻?

他迟疑地看着群臣:“难道女子研究农事有独到之处?”

真有的话他不介意也让本朝女子研究。

房玄龄等人:...陛下,要不咱们在看看?

【我们今天立起来的脊椎,有一节是原子弹给的,同样有一节脊椎是杂交技术给的。

如果我们杂交技术没有突破,不领先,我们会活成什么样?

看看建国后的先辈生活就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