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0章 小将韩世忠(2 / 2)

加入书签

耿端彦于是指挥三军强攻登城。

韩世忠一举爬上了城楼,以无比勇悍之姿大杀四方,顺利斩下了夏军主将的头颅掷于城墙之下,宋军顿时士气大振,一举攻下了城池。

而在银州城守备完善后,马上又遭到了夏军重兵的反攻。

宋军出阵,双方交战于嵩平岭。

韩世忠再次追随统制官党方出战,杀敌退兵。

不想,当宋军退兵时,又遭夏军的伏击,带头一员敌将自称为西夏驸马,非常勇猛。

可再勇猛的敌将放在青春期的韩世忠眼里,也是能刺激他荷尔蒙的军功。

韩世忠二话不说,跃马出战,不数合,果然斩其首级而还。

只是,耿端彦将这首功报到童贯那里时,童贯却只觉得这是下面的大头兵在吹牛逼,一个小卒而已,怎麽可能立这麽大的功劳,所以,到头来就只给韩世忠报了一点点功劳,以至于三军将士愤愤不平。

跟历史上,赵信只允许一定级别的官员给自己上奏章不同,赵侯上任之初,

就允许所有级别的官员都可以秘密给自己上奏章。

反正,赵侯手下有众多的官员丶宦官丶女官,相当于有无数秘书,赵侯只要看他们总结简化过的奏章即可,而且他们还可以分别向赵奏禀他们认为重要的事。

因为有了这样的机制,地方与前线想要隐瞒赵侯点什麽事,可就不太容易了。

这次,张纯就是从这个渠道看到的为韩世忠请功的奏章。

张纯没有立即去找赵侯,而是跟刘明达和章楠要了所有秘密为韩世忠请功的奏章。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张纯统计了一下,竟然一共有十五本奏章为韩世忠请功。

张纯绝对有理由相信,韩世忠能有这样的功绩。

但众所周知,童贯是赵在当莘王时就跟赵侯的,他在赵侯当上皇帝一事上还是立过功的,绝对算得上是从龙功臣。

因此,哪怕是张纯,要动童贯,也得有确凿的证据,否则也不一定能成功。

不然,你以为这些奏章为什麽能到张纯手上,还不是因为,所有人都觉得,

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前线小卒得罪赵侯宠信的宦官童贯?

如今,拿到了十五个为韩世忠请功的奏章,张纯总算是有收拾童贯的底气了。

于是,张纯来找正在跟郑显肃商量给他们的儿子起什麽名好的赵侯,对他说:「臣妾这里有一桩要事,想向官家奏禀。」

「爱妃但说无妨。」赵侯说。

张纯也不怕童贯知道这是她在参童贯,相反,她还很愿意靠此事为她自己扬名立万,所以,她直言不讳地禀报导:

「童贯在核报战功时,隐瞒前线有功将领的大功,以至前线将士愤愤不平,

贻害不小,望官家明察秋毫,给立功将士应有奖赏,莫教前线将士寒心,再严惩童贯,以做效尤。」

其实都不用去看这些奏章,赵侯也知道,张纯所奏,八九不离十。

历史上的童贯之所以在西军中威望很高,除了职务因素,性格因素外,还有两点也很重要:

一是他舍得花钱,他给阵亡将土发的抚恤金很丰厚。

二是他重情义,他把阵亡将领的儿子收为义子,给他们提供衣食住行,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安排合适的工作。

但这些全都仅限于童贯的嫡系。

对于非嫡系,童贯也有西军将领都有的一个坏毛病,那就是打压。

历史上的靖康之耻发生时,赵宋王朝无大将可用,用了种师道这个不赞成对辽国开战的老古董和刘延庆这个畏首畏尾的家伙当主帅,也跟童贯在西北这麽用人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就事论事来说,当时,赵宋王朝在河北的将士和军备,确实全都不堪重用,也可以说,赵宋王朝根本就没准备好那一战,这也就难怪种师道和刘延庆不敢跟辽军轻易开战了,后来发生的一些战事其实也证明了,种师道,包括刘延庆,其实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只不过当时的赵宋王朝被赵信君臣给折腾空了,才使得,种师道和刘延庆没能发挥出他们的真实能力。

早赵侯就想治一治西军的这种风气了。

所以,在看张纯拿来的奏章之前,赵侯就已经下定了决心,好好敲打一下童贯,杀鸡做猴。

而等到赵候打开奏章,看到了韩世忠的名字,立马就明白了,张纯为什麽会向童贯开战了。

虽然赵侯已经知道了,此事谁对谁错,但赵侯还是把这十五本奏章全都一一看完,才说:

「你去拟旨,教曾布亲自去前线查证此事,若属实,治童贯失察之罪,连降三级,罚铜五十斤,当众打二十军棍,留任将功补过,如实给予韩世忠应得升赏以外,再升三级,以示其勇猛过人的嘉奖,另再有类似之事,一并如此更正,追究相关责任人,不论涉及何人,一律严惩不怠,不可教前线将士,流血再流泪。」

对于赵侯这麽果决,张纯很满意。

在张纯看来,赵侯就该像乾隆一般,你干得好,就重重有,绝不吝惜,你千不好,对不起,要你命没商量。

讷亲那是乾隆的发小,朝廷的大红人,清缅战争,前线指挥不力,乾隆命令傅恒带着讷亲爷爷遏必隆的金刀去前线赐死讷亲,真是冷酷至极,毫不留情。

还有,乾隆早期身边有一个太监,叫高云从,这个太监是和乾隆从小一起长大的,乾隆对他特别好,有一次,高云从把养心殿一个非常珍贵的玻璃炕屏给打碎了,乾隆都没责罚他,就说,他也不是故意的,算了算了。

结果呢,这败家玩意不知好岁,竟然把乾隆朱批的人事任免决定,泄漏给了军机大臣于敏中,就是提前道喜去了,后来被乾隆知道了,雷霆震怒,将高云从处以极刑,给大卸八块了。

张纯心想,「没有这样的魄力,怎麽能当一个好皇帝?』

张纯毫不掩饰她对赵侯的欣赏,大声应道:「臣妾领命。」

等张纯走后,郑皇后才问:「如此处置童贯,可会教官家亲信寒心?」

赵候摇摇头:「为君者,最忌赏罚不明,童贯若是能理解朕之良苦用心,还能任用,若不能,朕便教他回宫任一文职,了此残生。」

郑显肃没再多说什麽。她知道,赵侯英谟睿略,知人善任,如此处事,必有原因。她只是适当地提醒一下赵侯,也不是真为童贯求情。

而收拾童贯,提拔韩世忠,还只是赵侯的目的之二,赵侯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马上就要全面消灭西夏了,得好好摸摸前线的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