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家人们谁懂啊,李清照竟然回来了(2 / 2)

加入书签

这下子,李恪非是真生气了,所以他开始追李清照,势要好好揍这个不识大体丶自私自利丶自作聪明的逆女一顿不可。

见李恪非要动真格的了,李清照也慌了,她心想,『真被小皇帝给猜到了?我爹要打我屁股?」

想到赵侯,李清照这才想起,赵侯给了她一块让她可以免于挨揍的令牌。

李清照赶紧将金字牌拿出来顶在身前,大声说道:「你不能打我,我有这个!」

李恪非心想,『不管你有什麽,今天我都得打你两下,不然,以后你还得了?还有,

不打你几下,演演苦肉计,我也没法跟老师交代啊!』

然而,当李恪非看清楚李清照手上拿的是什麽东西了之后,顿时就傻眼了。

金字牌!!!

金字牌全称「金字牌急脚递」,是赵宋王朝用来保证传递政府公文顺畅的一种通信凭证。

这种令牌轻易不会出现,

它主要用于传递紧急军情,像在宋夏战争等军事行动中,若有紧急军情,如边关告急等,会使用金字牌传递信息,让皇帝能第一时间了解战况,以便做出决策;

还有传达皇帝的诏令,像皇帝的赦书及军机要务等重要诏令也会通过金字牌来传达如历史上的赵构就连下十二道金字牌召回岳飞,就是利用金字牌的权威性和快速传递性,

确保皇帝的命令能迅速传达给前线将领:

另外,此令牌可以保证信息机密性,金字牌传递的「御前文字」由入内内侍省在禁中开拆丶封装,不经通进司丶进奏院等官僚掌控的信息通进机构,减少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泄露或篡改的可能性,保证了信息的机密性。

当然,金字牌偶尔也会被皇帝拿来当信物,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一般人也不可能得到这样的信物。

作为礼部的官员,李恪非一眼就认出来了金字牌。

只是一时之间,李恪非搞不清楚这块金字牌到底是怎麽回事?

反应了一下,李恪非赶紧按照见到金字牌的规矩,行大礼参拜,口中高呼:「臣李恪非接旨!」

见李恪非不仅不再打她了,还对她大礼参拜起来,让李清照了一下。

但很快,李清照便反应过来,李恪非拜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手上的令牌,她心想,「这到底是甚麽令牌,这麽厉害?」

作为女儿,李清照也不能让自己的父亲一直在这行礼啊,她赶紧去扶李恪非起来。

可李恪非却没动,而是小声问李清照:「你这金字牌从何处而来?」

听见「金字牌」这三个字,李清照才意识到自己手上的是什麽东西,也终于明白了李恪非为什麽会大礼参拜了。

李清照赶紧解释:「此乃陛下所赐。」

听到「陛下所赐」这四个字,李恪非才心下一松。他真怕这是李清照没轻没重从皇宫中偷出来的。如果真是那样,那李家算是彻底完了。

还好,这只是虚惊一场。

心里有底了的李恪非,这才直起腰,很严厉地问:「陛下为何会赐你金字牌,你一五一十老实交代。

这时,李清照也意识到了,事情有些不对劲,她赶紧将赵侯赐给她金字牌时所说的,

金字牌可以让她随时进入皇宫找张纯等人玩,还可以让她免于被李恪非责罚等事,完完整整地跟李恪非说了。

当然,李清照肯定不能说,赵侯说的是打她屁股。这种事怎麽能跟外人说呢,万一他们问起缘由,那晚的事,不就捂不住了?

接着,李清照又将她这次进宫参加宫闹科举考试的过程跟李恪非说了,还说了她是如何跟张纯等人结交的事。

等李清照说完,李恪非有些搞明白了,自己这个傻女儿,是不想留在后宫,但是有可能也正是因为她这另类的表现,反而让她脱颖而出被赵看上了,不然,赵侯怎麽可能赏赐她金字牌,还派宦官和御前侍卫送她回家?

李恪非心想,『若真是如此,或将坏事变好事?』

李恪非对李清照说:「金字牌借我一用。」

李清照听言,赶紧把金字牌给了李恪非。

李恪非不敢随便接过金字牌,而是严格按照礼仪双手捧过金字牌,揣入怀中。

随后,李恪非也顾不得现在已经很晚了,赶紧在第一时间去了苏轼家,将这件突发事件跟苏轼和苏辙说清楚。

苏辙听完,对李恪非很失望。他觉得,李恪非连这点小事都办不明白,又能办成什麽大事?哪像显补之,就办得滴水不漏。两人一比,天差地别。

不过话又说回来,显补之事虽然办得漂亮,但显敏应该不会有李清照受宠。

这麽一看,李恪非可能还是要比显补之更有用一些。

有能力的,机会小;机会大的,能力又不太行,

苏辙也很无奈。

倒是苏轼,觉得这也没什麽,可以让赵和李清照自由发展,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嘛几人商量了一下,觉得也只能是这样了。

不过,怕李恪非再坏事的苏辙,这次特意交代李恪非,不要再玩心领神会丶心照不宣那一套了,一定要跟李清照说清楚,绝不能再出一次这样的大乌龙了。

李恪非连连保证,他绝对不会再犯这样的错了。

回家以后,李恪非就对李清照直说:「你他日再入宫,慎勿失上章」

这回,李恪非可不敢再跟李清照打哑谜了,而是把元佑党人目前糟糕的处境,这次让她进宫参加宫闹科举的目的,惹怒赵候的后果,简单直白地跟李清照说清楚了,并明确告诉李清照,下次赵侯再看上她时,千万别躲。

此时,李清照已经知道了,她就不应该回来,应该跟其她十一个参加宫闹科举的女子一块留在后宫,成为赵侯的妃嫔,她差点害惨了李家,幸亏赵侯给了她一块金字牌,不然李家的麻烦就大了。

这我该如何是好?」

李清照万万没想到,她的麻烦,没有因她离开后宫留在那深宫大内,而是如影随形地追着她回到了家中。

李清照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月光透过窗根,洒在她紧锁的眉头,映照出一抹淡淡的忧愁。她轻抚着那块沉甸甸的金字牌,思绪万千,不知如何是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