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60(2 / 2)

加入书签

“……在最近引发广泛关注的“让埃德蒙去死”游行事件中,所涉及的小说人物——埃德蒙,凭借其冷血的行为成为了媒体和公众讨论的焦点。”科普栏目如是说,“有一些人发出疑问,埃德蒙所说的‘换肾手术’,到底能否实现?在此,我们不得不澄清,在目前,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尽管人体中有两颗肾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轻松地移除其中一颗而不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首先,任何外科手术——无论是截肢还是伤口缝合,其死亡率都因为感染和并发症而极高。肾脏作为至关重要的器官,想要移除一颗并活下去是不可能的。”

“更为重要的是,若我们不能忽视这一行为背后的伦理问题。冷酷无情的丈夫以自私动机推动妻子接受一项明知会致命的手术,以换取情人所需的肾脏。这种对他人生命的操控与剥夺,哪怕是出于所谓的‘怜悯’或其他个人动机,都是社会无法容忍的。”

“虽然换肾在现实中显得遥不可及,但若从理论上来看,若两颗肾脏具备相同的功能,或许将一颗肾脏捐献给需要的人,并非完全不可想象。但必须强调的是,任何医疗技术的应用都应严格遵循伦理与法律框架,以防止医学滥用和不正当行为的发生。”

当威尔斯看到这篇报道时,惊讶于《拉维妮娅》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也不得不感叹于作者的想象力。

“原来这年头医学界都没有所谓的‘换肾’,”不得不说,他还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前沿医学”,以前他在读《拉维妮娅》时,简直被那段关于肾脏移植的情节震撼得以为这是医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没想到不过是一个虚构的设定。

即便医学界已经澄清了关于“换肾”手术的不可能,但是这一耸人听闻的手术,还是让许多人引发了对于医学的担忧。

在卢恩顿的街头,常常能听到关于这场“换肾”争论的讨论。无论是茶馆的交谈,还是贵族沙龙的聚会,大家的议论越来越集中在“如果未来真的能进行肾脏移植,会不会有人被强迫或哄骗捐献自己的肾脏,就像拉维妮娅那样?”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那些有权有势有钱的人,是否会利用这一技术去操控他人的生命,像埃德蒙那样,只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甚至冷酷地牺牲无辜者?

与此同时,一些普通民众也开始产生了对“人体器官移植”的担忧。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关于“人体器官交易”和“黑市器官移植”的谣言。尽管并没有什么确凿证据,甚至连肾脏移植的技术都在遥远的未来,但那些想象中的恐惧却开始在民众心中生根发芽。

而这些想象中的移植器官几乎都是“肾脏”,毕竟,他们也不知道其他器官能不能换,但肾脏能换那是《拉维妮娅》写得清清楚楚的。

在这样的氛围中,公众对埃德蒙的愤怒越发强烈。越来越多的声音高呼“绞死埃德蒙”,即便是那些从未读过《拉维妮娅》的民众,也纷纷将这个名字视作道德沦丧、冷酷无情的代名词。“埃德蒙”成了社会的敌人,成了众人指责、谴责和讨伐的目标。

这个名字已经不仅仅是《拉维妮娅》中的角色,它在现实中变成了象征:象征着那些不择手段、毫无底线、为私欲而不惜他人生命的恶行。

小报也毫不客气地将“埃德蒙”用作讽刺的工具,他们拿它来代指那些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