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5(2 / 2)
河阳之战时,袁绍想趁乱暗杀妹妹,就曾派探丸郎混入军中行刺,被伪装成妹妹的段宁捉住了。
这个仇段宁还记着呢。
当时那个刺客嘴巴还挺松的,轻轻一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袁绍心也是大,那会儿他和妹妹明面上还是合作伙伴呢,董卓这个大敌没除,就急着搞小动作。
孔融带着刺客离开时,马腾朝段宁使眼色,点了点刺客衣袖的位置,段宁看过去,刺客手肘处突出来的剑柄简直不要太明显。
直到两人都离开了,马腾才忍不住笑出声:“他们这是在干什么?”
段宁也挺无语的, 她记得妹妹手下的江芜也是探丸郎出身,那个孩子走路是一点儿声都不带的,金盆洗手前的最后战绩,是悄无声息地摘了沛国国君的首级。
不过江芜要是真的“专业”, 也不会转投当时才十岁出头的妹妹了,看来这世道确实不好,刺客的素质也是江河日下。
怎么这么多年下来,袁绍就没点新手段?
探丸屡战屡败,他居然还没放弃, 要是换自己来管, 早就整个业务线砍掉了, 袁绍坚持重用探丸,怕不是有情怀在。
段宁命人将新的印绶连同一套崭新的官服一起送给孔融。
孔融接下了印绶,在看到官服时,脸色又是一黑。
看来姑臧君是早就料到自己会投降了。
他没有接受新官服,穿着残破的衣服回到国相府邸,府中官吏们见他全须全尾的回来了,眼睛里都是藏不住的欣喜,孔融看了他们一眼,众人又连忙收了表情,上前嘘寒问暖。
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应该向段宁投降,他一意孤行坚持到最后,心里想着利用段宁,向袁氏交投名状,可实际上,他还是降了。
那他先前的执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孔融屏退左右,独坐堂中。
段宁答应了同行,也没有因为他污蔑她屠城而发怒,这位女将军真的如传言一般,兼具震慑沙场的威严与安抚民心的仁慈。
这个认知,反而令孔融感到一种人生信仰被撕开一般的痛苦。
简而言之,他碎了。
如果他不是国相,这个时候,他会去游访名士,和他们论经辩道,以此来开解心中的困惑。
可时局容不得他慢悠悠开悟了,回到北海国的第二天,段宁就派人来催他上路。
“看来姑臧君和曹班确实相交甚笃。”刺客对孔融如是道。
从北海国到琅琊国,轻骑急行也要整整三天,他没行过军,想着这次出行,出人出力的都不是他,他只需要等刺客得手后,将消息传递出去,因此他和同行的刺客,每人只带了一只皮囊,里面装了约莫五日的口粮。
他们约定次日出发,到了第二天上午,孔府的仆役送他出城,他被人扶着下了车架,段宁骑在马上,环抱手臂,居高临下地打量他,他想抬头看对方的表情,但阳光实在刺眼,他只能看向段宁身后的骑兵队。
然后他就发现,段宁手下的士兵,都在打量他手里鼓鼓的皮囊。
“孔使君,伙食不错。”段宁挑眉。
孔融这才反应过来,其他人都没带干粮,就他带了,倒显得他有多矜贵一样。
他面上发烫,连忙将皮囊丢给仆役,埋怨道:“说了不用就是不用,莫再甩给我了。”
说完还看向跟着他一起的刺客。
刺客许久没有吃饱肚子了,见状纵使再不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