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1(2 / 2)

加入书签

郭汜立刻道:“请相国再给我五千人,我立刻就去砍下袁绍那厮的头来见您!”

董卓冷哼一声:“你还想要五千人?你是要渡江吗!?”

郭汜闻言犹豫道:“若是要渡江,恐怕得再加三千……”

还没等郭汜说完,董卓便一脚踹了过来。郭汜其实完全有能力避开这一脚,但他却没有选择躲避,而是稳稳受了,强行忍下咽喉泛起的一股血腥。

董卓扫视了他一眼,转过身道:“本相再给你三千人,孟津的军队只是先锋,你若让他们把防御工事修好,就不用回来见本相了。”

郭汜听到董卓的这句话,心中顿时大喜,三千人,再加上自己的六千人,他就有近一万兵了,超过了李傕抵抗白波贼的八千军!

董卓负手走出营帐,帘外连绵不断的西凉军帐一直延伸到视野的尽头。

第140章

“干他娘的倒春寒, 真他娘的冻死个人!”

清晨,河阳津渡口,一名什长被外面的声音吵醒,搓着手来到河边,河边此刻已经站了不少看热闹的人,他使唤一名同乡的年轻步卒去生火,自己也踮着脚向宽阔河水中央眺望。

洛阳以北的三个渡口中,河阳津的距离洛阳最远,水流也是最湍急的。

董卓虽然在河南岸设置了守军,但不可能将防线沿着一整条河岸布置下去,因此他将主要的守备力量都放在了水文条件较好的小平津,那里有整整两万五千人,而河阳津只留了不到三千人。

所以当河阳津的守备军,大清早从临时搭建的茅草屋里走出来,看见河面上隐约出现的船只时,还以为是河内郡的哪个大户人家行船路过,兴致勃勃地招呼大家来河边看。

船逐渐往这边驶来,大家看清了船的轮廓,纷纷发出没有见识的惊叹,唯独那什长有些不大稀罕道:“这算得了什么,我以前在郡中,还见过比这更大的船呢!起码有一万米!”

为了表示长度的夸张,什长伸长了手臂比划。

“俺还见过万万米的呢, 恁咋不说那船比这河还长咧?”

什长睁大眼睛道:“是真的, 从三辅开来的呢, 每年都会过我家门口,上面装满了金玉珍奇, 你没见过,不代表没有!”

“嘿,别听他胡扯,快看,那边是不是还有一艘!”

见没人信他,什长便觉得有些没意思,生火的步卒也不知溜到哪里去了,他冻得实在受不住,趁着屯长都在河边,便独自溜回了茅草屋里避风。

什长是两个月前,才从弘农郡被征召来的,他本来不是想加入光荣的王师的,而是想去投河东那边的白波军。

他们乡里,左邻右舍不少人都去了,听说郭白波军招人,不仅男女不限,而且去了之后,每天都能得两个脸盘大的粟米饼子!

可惜他还没成功渡河,就被官爷抓去,送入了函谷关,和其他被抓壮丁的百姓一起,得了一杆从秦朝传下来的生锈铜戈,就被强行推到了河阳津渡口,吹西北风。

他的那杆铜戈原装的木柄不知是不是淋过雨,上面居然生了一簇平头小菇,因此成为了士兵们竞相争抢的对象,最后他是靠着拳脚功夫才得到了此杆武器的食用权。

铜戈上面的短刃锈得他连碰都不敢碰,其他的武器也大同小异,他并不清楚自己是在防守什么人,他只知道自己是在守卫汉朝的都城,这里离洛阳很近,要是连这里都能有兵乱,那大汉朝基本就要完了。

所以武器好不好并不重要,到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