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7(1 / 2)
在看外面的景,而像是在等什么人。
州牧之后,按理应当是郡守,响应讨董号召的郡守不胜凡举,不过因为时间紧迫,除了张邈张超兄弟,以及盟主袁绍,赶来酸枣的只有一位,泰山郡太守曹班。
袁绍故意让张氏兄弟,把他的名字放在最后,紧挨着他的倒数第二席,就是他的胞兄,典军校尉曹操。
张邈对此没有异议,但他的弟弟张超对此大为不解。
“曹班治理泰山郡的威名,已经传播到家乡东平王国,如果不是他平定了泰山郡的黄巾之乱,恐怕东平张氏族人也要受黄巾牵连,他的功绩,就算是刘使君也不能否认,为何要将他放在最后呢?”
袁绍轻蔑一笑,问张超:“讨董的公告,仲高可有收到?”
张超让仆人呈上那份公告。
袁绍展开自己的那份,指着上面的字迹:“这公告分明就是出自曹班之手。”
张超不敢相信,他拿起那份公告,用拇指细细描摹上面的字迹,笔力苍劲,笔势刚劲,笔锋洒脱,实在不像曹班那样年纪能够掌握的,当时他几乎是看到字迹的瞬间,就毫不犹豫地相信了这份公告出自三公……
视线往下,他又有些疑惑:“可是这下面有三公印章……”
张邈解释道:“曹君实曾经在东观校书,这印章只要见过,想仿造一份并不难。”
他说完,有些调侃似地看向袁绍:“倒是本初你,你们同窗才几年?怎就对他的字迹印象如此深刻?”
袁绍不理会友人的挖苦,张邈却追着问道:“他自小就是这样的做派吗?明明事情考虑在人先,却要将风头都让给别人。”
袁绍道:“反正他以前对孟德是这* 样的。”
张邈刚要开口,袁绍又接道:“所以他们兄弟决裂了。”
张超不再说什么,张邈却沉思了半晌后,给袁绍出主意:“听说曹班这次带了徒众万余人来酸枣,不如就推他先去讨董,将这'第一'的名头让给他,来探探他拉起这联盟背后的意图。”
曹操是在陈留郡募兵时,才从郡太守张邈那里得知了讨董联盟一事。
这次离开洛阳,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感觉到了权利和阶级落差。
早年在蒙学时,家中有任大长秋的祖父,后来入了太学,又有当九卿的父亲,再到后来,父亲位列三公,自己也成为先帝亲封的校尉,在洛阳,除了个别眼高于顶的世家大族,谁还会小瞧他呢?
可现在呢?董卓进京,直接顶掉父亲的太尉之职不说,他离开了洛阳,居然连老家豫州都待不下去,只能依附袁绍的友人张邈,几经波折,才募得士兵五千。
而同样是逃离洛阳,同样是西园八校尉之一,袁绍就可以倚靠袁氏门生,一跃成为讨董联盟的盟主,对一众州牧郡守发号施令。
一个不可言说的想法,就在这时,从曹操的心中萌发了。
如今五岁的天子,能号令几个州郡?
数量在今日酸枣会盟之上吗?
现在是董卓手握年幼的天子,因此有了任免九州官员的权利,那么杀了董卓之后呢?
曹操突然意识到,讨董联盟,或许不是单纯的讨董……
如果是这样的,那他手中的五千兵,还远远不够!
“君实手中有徒众一万,加上我这二万,我们泰山、济北两地合力,杀董卓个片甲不留,君实意下如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