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0(2 / 2)

加入书签

看来荀昱也不吃锲而不舍这一套啊——

她对着被再次打回的名帖叹气。

对方的态度有些模糊,第一日的时候,收下了名帖,等了几日,却没有任何回音,再去拜访时,名帖照收,门口的仆役对她态度很尊敬,没有失仪的地方,甚至还叫出她的名字,可家里主人就是没有相见的意思。

既然一直不回音,那也不是名士的“拿桥”了,原因无非两种——看不起曹班的品性,或者看不上的她的家世。

事实也正如曹班所料,荀昱收到曹班的名帖后,就一直在纠结。

沛国就这么大,一国内闻名的大族子弟就那么多,曹家双胞胎便是其二。

早年就传,曹家新生二子,是文武星君下凡的仙童,长子天生神力,次子生而能言,他还在家时,也听过这传言。

不过去岁洛阳传出“党锢一事”,让他对宦官的好感降到了冰点,他还为此专门写信给李膺,以诗赋声援他,鼓励他不要放弃和邪恶的宦官势力斗争。

如今虽然曹家当家是任大鸿胪卿的曹嵩,但是刚刚薨逝的曹腾名声仍在,记得他的好的人,自然也不会忘了他曹家身上的宦官印迹。

听传名帖的仆役说,曹二郎此来是为求学,曹家放着洛阳太学不让他去,自己求到荀氏这来,想来这位曹二郎心里也是有些骨气的。

可是让他舍弃自己一身清誉去扶持一个前途不明的晚辈,这也是他做不到的事啊......

半个月过去了,这个曹二郎还是坚持递门贴,说他毫无触动是不可能的。

总之,颍川荀家是有依靠宦族舍名誉求荣誉的,他可以书信回族里,也算是仁至义尽了,不过曹二郎年岁还小,此事得先去信曹家当家的曹嵩,先得到家长的同意才行。

第36章

年过而立的郑玄,带着他的门徒,从家乡青州北海郡出发,一路游历,目的地是靠近京师的三辅之一的扶风郡。

郑玄是这个时代少有的,真正志向在于学问的大家,他在家乡遍访名师,以至于老师们都“再没有什么能教的”之后,听说扶风郡的马融久负盛名,因此特地前往求师。

郑玄年少时,就熟读五经,在家乡求学时,除了在五经上面继续精进,将今文、古文两大经学派系学通后仍不满足,又钻研起了算术和天文历法。

因此, 当他出了下榻的肆舍,准备去拜访颇有才名的荀昱时,听到有同住的食客居然在聊历数之说,立即驻足, 想要和食客们畅谈一番。

凑近来,就听一儒生打扮的本地食客道:“所以说着天地玄妙,非天资聪慧之人不可参透啊。”

坐在他对面的同行食客看起来年长一些,也是摇摇头:“我自诩熟读《九章算》,可是却对二郎君说的什么'岁差'、'章动' ,竟是闻所未闻!”

年长食客大约是余光瞟到了郑玄一行,见郑玄穿着打扮不似寻常出身,举手投足有尽显文士风范,一下来了兴致,唾沫横飞道:“要我说,这世上玄妙之事,往往要过百年才能由后人定论,我还是更认同盖天说,这天既盖也!”

年轻儒生不敢苟同:“我还是更相信二郎君的说法,天非盖也,地既卵也!”

郑玄一听,当下一抚掌,胡子都飞了起来,激动道:“然也然也!不知阁下所说的'二郎君',可是赞同'浑天说'?——曰'天如鸡子,地如丸!'”

年轻儒生却皱眉,有些犹豫道:“照二郎君的说法,他似乎也不赞同'浑天说' ......”

年轻儒生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