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7(2 / 2)

加入书签

之后双胞胎出了宫,曹操问她,皇后和她说了什么。

? 如?您?访?问?的????址???????葉?不?是?ī????ū?????n???????????.???o???则?为????砦????点

“皇后和你说了什么?”曹班反问,曹操不疑有他,道:“她问我祖父的病如何,有问我平时爱吃什么,读了些什么书,还让我写了一幅字。”

“你呢?”

“和你一样,不过没让我写字就是了。”

曹操遗憾道:“那有点可惜,阿瞳的字比我的好看多了。”

原本曹班预想着,距离皇后被废还有两年,她虽然不能直接挑明说自己穿越了芸芸,但既然母子相认,她总能找机会提醒她的,但是没想到,蝴蝶效应还是发生了。

延熹七年,五侯的嚣张气焰终于到了皇帝忍无可忍的地步,司隶校尉接连弹劾上蔡侯左悺及其兄长南乡侯左称、东武阳侯具瑗及其兄沛相具恭,左悺兄弟畏罪自杀、具瑗上交印绶后不久也死于家中,桓帝夺五侯爵位及嗣位着的封邑。

此消彼长,风水轮流转,这边五侯被清算的消息一经传出,多地接连发生官吏清算宦官先斩后奏的事件。

宦官为祸民间,为非作歹,那是极个别心思不正的家伙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和我汉桓帝有什么关系?相反,是皇帝清算了作恶的宦官,民众是应该感谢皇帝明察秋毫才对。

但是你不经请示私自斩了宦官,那就视皇权若无物,是大大地打了皇帝的脸!

面对前来哭诉的宦官们,汉桓帝勃然大怒,BIG胆!是谁这么不要命啦!

宦官们眼泪一抹鼻涕一擦道,是以李膺为首的一众士人!他们读书人瞧不起宦官便罢了,但是在陛下大赦后还要坚持处决宦族子弟,那是在给皇帝好生之德的名声抹黑泥啊!

所以说凡是偏听则暗,皇帝只听得宦官说,士人在大赦后依然处决宦族子弟,却不知道这些宦党是明知将要大赦,故意作恶为祸呢。

宦官们又说,这些士人结交太学子弟,诸郡广布门生,结党营私,恶意散布朝廷不好的名声,皇帝一定要明察。

好,朕这就明察!

于是,盛怒之下的桓帝当即就命人下诏书告天下,逮捕并审理诸党人,然而诏书经过层层签批,在太尉陈蕃那里就被卡住了,陈蕃自己就是士人出身,这要审理的名单里面陈氏族人也赫然再次,他哪里能同意?

驳回!

很,很好,都欺负我是吧!

若说原先还有一丝怀疑,这下桓帝就完全相信了宦官们“士人结党”的话。行,你不签是吧,那我也不管你们这些勾勾绕绕的程序了,天凉了,全部抓起来,直接丢进宦官负责的北寺狱吧。

第一次党锢之祸,比历史上记载的,提前两年发生了。

太学学子有不少上着课读着经呢,就被宦官带着兵直接抓紧牢里一去不回,辟雍学宫的清净不复往日,蒙学里虽然都是小孩,不可能在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