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3(2 / 2)

加入书签

但东郡军卒愿意随郡守造反吗?

都尉军所及之处,各县守军纷纷卸甲。

更有勇武之士号召军卒倒戈,擒拿县令县尉。

他们被调动防卫时就感到疑惑。

太子监国,各地徭役虽然依旧未减,却有粮食为酬,连女子都自愿参役,无黔首谋反之危。

东郡不与异族接壤,亦无侵袭之害。

为何要调军守城?

等得知“敌军”竟是奉太子令彻查粮仓失火的李信——

连六国遗族都不敢再鼓动黔首造反,东郡郡守凭什么让秦卒当反贼?

让秦卒造秦二的反……

只能说东郡郡守确实是走投无路了。

当巡游车队抵达东郡时,嬴政看到的就是戒严中的东郡。

李信立即前去觐见并汇报情况。

郡尉畏罪自尽。

郡守郡监逃亡时被擒。

之所以戒严,是因为参与盗粮案者实在太多,即便东郡郡县兵为李信所用,还是有许多逃犯潜藏各处。

盗空东郡粮仓,涉案之广之巨前所未有!

其他各郡难道没有盗粮之人吗?

当然有。

但是秦二调粮时,他们能在不压榨黔首的前提下交粮,就不会被追究。

唯独东郡不同。

“卖粮囤金银,你竟如此好财?”

嬴政冷冷地看着伏地痛哭求饶的东郡郡守,对其厌恶至极。

这郡守冒险火龙烧仓,正是因为他手中只有金银。

他认为粮食存放时间有限,不如盗取后换成能永久保存的金银。

可太子调用各郡之粮时,他却无法以金银抵粮。

就只能冒险以火烧仓。

心想待太子派人前来调查,就以武力恐吓、再以重金收买。

不想太子派的不是御史,而是领三千军的李信!

竟然真如天幕所云那般:有商人的地方就有星火,有人的地方就有青玉案。

他的所作所为,早就为太子所知。

听着郡守的悔痛自诉,李信感叹青玉案果真可怕。

嬴政神情有些微妙。

青玉案搜集情报的能力虽然不错,但人数有限,目前主要分布在关内。

关外的情报多是由星火部在行商时获取。

大秦禁止私下买卖粮食,郡守售粮都是通过六国遗族,星火部并不知情。

秦二命李信严查,只是因为她过人的洞察力。

嬴政似乎知道青玉案为何被后世如此传颂。

章邯急行军来到东郡,领的任务却是抓捕逃犯。

还别说,挺合适的。

刑徒军犯罪经验丰富、逃亡经验也很丰富、甚至还有被抓的经验。

大量六国反贼被抓,更是审出他们曾准备找块巨石,刻上“始皇帝死而地分”的谶语。

不过因为天幕的出现,这个想法已经被搁置。

嬴云曼看完青玉案对此次事件的完整汇报,才知道“始皇帝死而地分”的著名谶语居然就发生在东郡。

她有理由相信看到“谶语”的策划全过程,以她爹的性格必然会恼羞成怒。

毕竟根据天幕透露的未来,“亡秦者胡”显然也是假谶语。

最令嬴云曼意外的,是她爹居然遵守了和她的约定:

不牵连无关之人。

虽然依旧是杀了个人头滚滚,但这些人都死得不冤。

百家大议顺利召开,只是此次没有三君之问,记录进《语文》十册的也不止十六家的学说。

倒是就“华夏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