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2(2 / 2)
先是据守不出示敌以弱。
又借民间商贸传出“秦军内部有变,新将韩信无治军之能只会据守长城”迷惑匈奴。
匈奴久攻长城不下,为储备过冬物资,冒顿集结兵力,绕道去无城墙之防的北地郡掳掠。
韩信却早已通过匈奴的攻势确定时机。
调八万精兵入北地郡设伏,又有项羽早就在九原郡枕戈以待,才得有此番大捷。
击败匈奴不难,蒙恬就曾北逐匈奴收复河南地。
但戎狄轻骑善于骑射,即便落败也能轻易撤退,秦军难以追击。
当初李牧养兵数年,以部分赵人和牲畜为饵诱敌深入赵地,再两翼包抄歼灭匈奴十余万骑。
如今的匈奴单于汲取教训,不会再轻易深入秦地,每次掳掠都会派遣大量斥候以防包抄。
蒙恬本以为李牧之计已不可复现。
但韩信不是示敌以弱数年再诱敌深入,而是诱使匈奴认为他们已识破秦军之计,再进行反制——
罓?????????????i??????????n??????②???????????
源于李牧之计,却截然不同。
韩信命军队据守不出,只为迫使匈奴绕道。
匈奴认为轻骑兵奔袭速度远高于秦军,用部分军队正面佯攻拖延驻军、另一部分绕袭北地郡就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然而数月来韩信治军极严,秦军早已习惯长途奔袭。
早在匈奴分兵之前,韩信就作出准确判断,提前调派八万精兵前往北郡,仅以不足两万的精兵与二十万适戍边者来进行防守。
适戍边者是因罪受罚来戍边的人,战斗意志薄弱,蒙恬将他们作为抵御匈奴骑兵冲刺的外围军队、平时则令他们屯田以补充军粮。
韩信来此数月,便将这二十万人训练成攻伐不足、但防守有余的守军——调动他们训练积极性的,是韩信定下两年之期。
两年后,他们就可以在北地落户为民,不必再与匈奴作战。
为了安然活到两年后,适戍边者接受防御训练时就会竭尽全力。
如此一来,不仅数次成功防守匈奴的进攻,还没让匈奴发现任何异常。
八万精兵设伏,再加上项羽所领的第二军骑兵在九原郡以逸待劳,方有此番大胜。
冒顿收拢残部而归,将有异心的大臣全部杀死,头颅就堆放在主帐之外。
可他此时没有多少继承王位的喜悦。
秦军换将,以后再去掠秦就要冒更大的风险。
韩信。
敢调离长城驻军设伏于北地郡,此人谋算远胜蒙恬。
这样的将才竟然年仅十八岁。
冒顿极为忌惮秦军新将,但他认为草原不属于秦人,最大的威胁是强盛的东胡。
但东胡王目光短浅,只要割让的利益足够大,就会给他喘息之机。
还有一事。
冒顿召来工匠,命其打造此战他所见到的鞍具。
秦骑不可能短时间内骑术进步如此之大,能追击数百里,必与那奇怪的鞍具有关!
项羽自是志得意满。
和一军不同,二军万卒中有六千精骑,皆由各级指导员从上郡军中择优而取。
本就兵强马壮,咸阳送来的新鞍与“马镫”更是为虎生翼。
再历经数月磨合,便成就今日之战果。
斩匈奴单于!
“此战之后,我军当名飞羽!”
二军将士本就热血未平,听得主将此言自是齐声应和。
“飞羽”一词响彻夜空!
副将项梁却是心底一咯噔——秦二还没封赏呢!
好在他看到项羽的指导员也在欢呼。
当是秦二早已有令。
他猜得没错。
指导员邹新能轻松获得项羽的认可,就是因为他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