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2 / 2)
既然按疆域算都是蛮夷,那就不能以疆域计。
【秦二提出应以文明传承来判定夷夏之分。】
【“夏商周秦一脉相承,谓文定华夏。”】
【“言华夏语、书华夏文、承华夏史、尊华夏正统者,为华夏儿女!”】
“所以承载百家思想的启蒙书名为《语文》?”
张良心如擂鼓。
纵朝代更迭,然华夏永存。
独角兽
“夏亡有商,商亡有周,周亡有秦,秦亡有汉或楚,不变的是这片土地上的华夏儿女。”
这才是秦二的志向。
始皇帝只能看到一朝之兴衰,秦二看见的却是华夏的万世。
此话并不是张良在鄙薄始皇帝。
他之前一心复韩,不也是只能看到一国?
………
文定华夏!
最热衷华夷之辩的就是儒家。
儒家内讧驰名百家,就连孝都要分出个小孝大孝,更何况是华夷之辩!
秦二的判定却是最为震撼也最有道理。
足以覆盖所有的分歧。
传承华夏的历史、以华夏为正统、使用华夏的语言文字的人,就是华夏儿女。
………
赵佗呆了半晌,不知道该喜该忧。
秦二的判定虽然没有将百越人排除在华夏之外。
但也没将百越列入华夏之内啊!
百越人说的是越语,尊的是自己的祖先与神灵。
“……陛下将万余秦女迁至南越,我又劝导士卒在此生儿育女,或许再过几十年就能让南海郡人也成为华夏儿女。”
赵佗自言自语,他从秦地来到南越,已有七年了。
【我记得始皇帝的“书同文”,秦朝不是把其他六国的文字都废除了吗?那怎么确定秦小篆就是华夏文呢?】
【不,七国文字都源于甲骨文,主体是一致的,就是书写习惯不同。】
【没看懂。】
【总之就是七国文字有点差异但不多,互相都认得出来,政哥统一文字主要是规范和简化,本质上都是华夏文。】
【现在用的简化字就是秦二对小篆的简化,也是华夏文。】
【懂了!】
“好一个言华夏语、书华夏文、承华夏史,可凭什么说秦就是华夏正统!”
有六国遗族依旧不甘心。
但也有许多有识之士在看到华夏论后放弃复国:
承载华夏之史的国家就是华夏正统,若秦亡有楚,楚国就是华夏正统。
数千载华夏论,何必只看今朝。
秦二世身为秦帝,却在王朝鼎盛之时承认后世王朝的正统性。
这不止是文定华夏,更是以大秦之社稷来定论华夏。
………
嬴政看了眼秦二,神情似笑非笑。
嬴云曼假装没看到。
祖龙希望大秦延续万世,她却以大秦定论华夏。
从后世人的口吻也不难看出,几百年后大秦确实没了,取而代之的新正统接受了她的馈赠。
秦朝不再,华夏依旧。
嬴政当然不满。
但胡亥亡国、扶苏亡种险些成为事实。
罢了。
秦二以大秦社稷为后世定正统,后世也将因华夏视大秦为继周之正统。
【发现盲点:那不会说话的哑巴、不认字的文盲就不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