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3(2 / 2)

加入书签

乡下的老太太,这辈子可能市里都没来过几回,同事给她倒的水,她一口都没动,手里紧紧攥着个红色塑料袋,估计是买菜时攒下的,不知里边装了什么。

戴思欧只看了一眼就觉得心酸,他想起了自己的奶奶,也是庄稼人,这辈子几乎没出过远门,之前来过一次市里,听见个鸣笛声都吓一跳,紧紧的拽着他的衣袖,生怕走丢。

“昨天早晨我们村里赶集,我领着我孙女去的,给她烤了个火腿肠的功夫,人就没了。”

老太太抹了把眼泪,颤巍巍的打开了红色塑料袋,从里边拿出一张照片来,递到了靳禅骞面前,说:“她今年六岁了,平时很听话,不会自己乱跑,我问了好些人,没人看到她……是我把盼盼弄丢的,找不着人我也活不下去了。”

她说着说着,顺着沙发直直的跪了下去,老人佝偻着苍老的身体,那么小小的一团,看的人揪心,她死死拽着靳禅骞的裤脚,哭着哀求道:“求求你们帮我找找,求求党,求求了……”

老太太被女警领着去休息了,靳禅骞拿着照片沉默了少顷,给当地派出所打了电话。

戴思欧给他倒了杯水,问:“有线索吗?”

靳禅骞:“那边昨天去看了,没发现什么线索。”

戴思欧:“你怎么想?”

靳禅骞没说话。

戴思欧:“儿子儿媳急疯了,把所有的怒火都加在了老太太身上,让她赔女儿,她急的直哭,这才半夜离家,独自出来找,碰上个拉砖的师傅,来的市局。”

凌晨六点多,朝阳已经出来了,城市灿烂安宁,与往常没什么不同,可这一天,对有些人来说难捱至及。

靳禅骞拎着车钥匙起身,说:“让一个老人下跪,是全社会的悲哀。”

……

这是个村镇,相对其他村子来说算是繁华,有饭馆、学校、邮局。

所以赶集时来的商贩也多,大多是外地来的,流动性很强。

这种乡村赶集,一般都是十天一次,定一天固定的日子,比如一个月里的3号,13号,23号这样,小孩儿是昨天丢的,是13号。

集市固定的地方是一段街道,沿着路边摆满了长长的摊子,有几个村民在路上闲聊,跟他们笔画:“从东到西,得有一百多米,那摊子怎么也得三四十家,赶集的人就更多了,这不快要过节了吗,都是人挤人。”

靳禅骞:“来这里摆摊的都有记录吗?”

“记录啥?”

一个中年男人挠了挠头,说:“这玩意儿想卖东西就来呗,哪有那么多说道。”

戴思欧小声提醒他:“一般这种来乡村卖东西的,都没有安全许可,也没有经营许可,没人管的。”

靳禅骞:“……”

靳禅骞:“我当然知道。”

戴思欧:“……哦。”

靳禅骞捏了捏眉心,靠在车上喝了口水,道:“基本什么有用的信息都没有,得找些有用的线索,比如监控,比如新的目击者。”

戴思欧拿过他手里的水喝了一口,在靳禅骞有些深沉的目光中面不改色,道:“先查这条街上的监控吧,现在多数人家门口都安了监控。”

这是碰运气,一般没有人家把监控对着大街拍的。

靳禅骞目光落在他的唇上,轻舔了一下嘴唇,说:“然后继续挨家挨户走访吧,现在也没别的办法。”

已经到了中午,路上的几个人已经回家吃饭了,戴思欧把水拧上,微微靠前,靳禅骞吻住了他的唇。

乡村不是农忙时节其实很安静,中午大多都在家里休息,不怎么出门。

除了家养鸡鸭鹅的叫声,就是几声狗吠,向阳花在他们身后开的灿烂,他们在明媚的秋天接吻。

一天下来,得到的信息很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