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35(2 / 2)

加入书签

二人双目对上之后齐齐一愣,小国王立刻干咳一声起身,“丞相,你办事我放心,这事便交由你了,我去武库看看如今中山国的武协情况。”

他一边说一边撒脚丫子跑路了。话还没说完人就已经跑出去了,徒留郅都尚且反应不及没能拦住人。

夏安然也不是真的在找借口,他的确是要去武库看一下铠甲武器。虽然这些东西看数据也可以,但是小国王觉得亲眼看更加有概念,而且他特别喜欢看武器装备放得满满的那种感觉。

西汉为了管制军营,预防有兵权者犯上作乱,多半都会将武械存放在固定的地方专人看管,即便是军队要拿也得经过批准,平时演练都只能使用较为劣质的兵器。且武库的位置所在更靠近皇宫,这也是为了宫廷内兵士遇到意外时候能够第一时间装备兵器。

所以中山国的武库也照例设在拒了王宫只有一墙之隔之处。见他突来,武库令亦是被惊了一下。不过在小国王严明来意之后,武库令立刻掏出了各仓房的钥匙。

平时,若要取用武械,还需要小国王书写“出武库兵”,哪怕本人过来也要写,但现在只是日常视察倒也无妨。在入库视察表格上签名留印后,夏安然带着半路粘过来凑热闹的多多鹅走了进去。

中山国的府库设有四个库房,最靠近门口的库房放置的就是矛戈刀剑这类攻击兵器,还有箭头,第二个库房放置甲胄,三号库房放的是远程兵器,四号库放的就是大型兵器,以前以战车为主,如今则是放置大型床弩。

三弓床弩还没有造出来,这里的床弩就是寻常配置,用于箭楼上,多半起向下射出燃烧物的所用,另外还有两台投石器。四号库虽然也放得满满当当,但实际上体量大,东西并不多。

夏安然只是瞄了一眼就过去了,他着重看的是甲胄。

配甲率展现出的就是一个军队的实力,而中山国的甲胄此前以皮甲为主,主要使用的是犀牛皮和牛皮。即便是如今富庶的中山国也无法大规模配备铁甲,因为成本实在太高。如今只有帝王心腹的南军、北军,作为京师的保护伞拥有铁质甲胄。

中山国如今的甲胄基本采用的是皮甲和铁甲复合使用的形式,同时配备了头盔,防护面积也增加到了头颈处。

汉代皮甲制作工艺基本沿袭前秦,中山国的匠人们取用黑棕漆皮片为材料,因为国王的要求,他们将甲片磨得比较细小,如此可以保证着甲人的活动更加自如。

叠编法的编织方法可以使得甲片互相重叠,达到两层皮革的防护效果。要说和过去最大的区别,那大概是有一部分甲胄武装到了下半身。

秦到东汉很长一段时间内,甲胄都是不保护下半身的,最多保护一下重点部位,这主要和早期军队是以步兵为主要战斗方式有关。

对于步兵和步兵之间的决斗来说,伤到腿的几率不大,而换做骑兵时代,如果骑兵和步兵近身作战,那么砍敌方腿部就成为了步兵最自然而然的进攻角度,腿部的披甲便也渐渐成了大势所趋。

简单的说,这样的甲胄主要还是从骑兵VS步兵的角度设计的。骑兵VS骑兵的话多半也是攻击上三路,毕竟在高速移动的时候,人的躯干比腿要好瞄准多了。

所以在中山国的几个将领们看来,这甲胄好是好,但用处不大,属于概念型,比起这个,他们更喜欢圆护和臂护的设定。

圆护就不必说了,椭圆形的金属甲片可以在寻常甲胄之外增加保护层,以避免心肺收到直接攻击,而臂护则是考虑到如今汉军的主要敌人近身搏斗时候的习惯所制,专门用于步兵对抗骑兵的场合。

匈奴人的主要武器除了弓箭外就是刀,除了少部分贵族阶层可以通过交易的方式亦或者锻造获得铁刀,大部分的匈奴人使用的都是骨刀。骨刀的锋利度可以通过打磨提高,但硬度却是硬伤。

汉军步兵使用的多半是长武器,譬如戈,远距离武器自然在战场上有它的优势,但不够灵活也是他们的弱势。如果一击未能得手,匈奴施展攻击时候汉军兵士通常来不及回防,但如果有臂护就能好上许多。

臂护是一种被捆扎在小臂上的防具,人在受到攻击的本能动作其实都用小臂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