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72章丶背锅(2 / 2)

加入书签

在处理难民问题上,他自认为做得已经非常到位。

早早就下令开仓放粮,还派人搭建了临时聚居点。

可架不住难民越聚越多,很快就超过了营地容纳极限,各种乱象层出不穷。

「指挥使大人,开仓放粮只能解燃眉之急。

大量的难民汇聚,必然会出现问题。

为今之计唯有采取以工代赈,先让大家有一份生计,人心才能够稳定下来。

正好护城河需要疏通,可以容纳大量的人工。

不过这麽一来,开销势必会增加。

按照《大虞律》,大规模以工代赈,必须报朝廷批准,再由多家衙门互相监督共同执行。

南京六部皆是一群鼠辈,必定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担责。

京师距离太远,远水解不了近渴。

不过司礼监掌印左公公和内阁徐阁老都在两淮地区。

请他们派人一起监督实施以工代赈,朝廷那边也能够交代过去。」

李牧慎重的提议道。

每一道奇葩法令的背后,都有一个奇葩的故事。

大虞朝在以工代赈上面卡的严,纯粹是被下面的官僚们逼出来的。

好好的政策,到了地方上,就成了捞钱的手段。

光这些也不算什麽,关键是数十年前,发生了一起因以工代赈引发的皇袍加身案。

为了防微杜渐,朝廷直接给打了补丁。

官员们对以工代赈的态度,也发生了大转弯。

包括开仓放粮,大家对难民的管理,也非常的松散。

宁愿治安混乱,也不能让御史弹劾他们图谋不轨。

「以工代赈,这非常棘手啊!」

舞阳侯皱着眉头说道。

能够把难民组织起来施工,就可以把难民组织起来造反。

在那帮御史眼中,只要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就是在密谋造反。

大多数的时间,皇帝对御史弹劾的内容,都是不信的。

可架不住有例外。

万一皇帝多想一下,对下面执行的官员来说,那就是灾难性的。

多个衙门共同监督执行,看似是一种约束制度,实际上也是一种免责方式。

舞阳侯的身份特殊,遇上这种犯忌讳的事,一样需要三思而后行。

包括提出建议的李牧,也是主张多拉人过来垫背。

只有清流丶阉党丶外戚丶勋贵都参与进来,御史才不敢瞎比比。

「指挥使大人,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

南京不是派人过来了麽,直接把人扣下来。

以六部的名义实施以工代赈,再从衙门中挑几名副使从旁协助。」

听了苏千户的提议,李牧突然发现自己的功力还是不够。

光想着用正途解决问题,都没想到找背锅侠,隔离自身的风险。

哪怕后面出现问题,大家也有的是藉口推脱。

「说的不错,治理地方就该是文官们的责任,我们从旁协助即可。

此事就这麽定了,衙门那帮散官,也不能光领俸禄不干事,就给他们挂个名吧!」

舞阳侯当场做出了决定。

有人在前面背锅,他是很乐意为国出力的。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