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6章(1 / 2)

加入书签

第186章

汽车再次穿过沙漠推土机推出来的道路,两侧的梭梭林像禁卫军一样守护着这片土地,风沙不再起舞。

还是那栋两层的白色楼房,普普通通,但郭阳看着沙海农牧几个字的感觉都不一样了,就像是几年不见,孩子从牙牙学语,突然变得亭亭玉立了。

小白楼房前的院子里,除了几辆皮卡外,又多了辆厢式货车。

罗修上前核实了翻种类和数量,没有差错,付钱,工人开始卸货。

「开两辆皮卡车来,直接拉到育苗温室去,找李奇。」

陆汉斌在安排着工作。

郭阳则趁这个时间到其办公室看会儿资料。

因为就是栋两层民房,办公室只有10馀个平方,放了两张沙发,和一张两米多宽的办公桌,一盆绿植。

空间略显逼仄。

桌上除了电脑,还放着一摞书籍,各种书籍都有,《防沙治沙与生态环境实务技术》,《排灌机械节水技术》,《野生牧草的引种驯化》,《种草养羊技术》……

最上层放着一本2004年出版的《华夏治沙启示录》,电脑前放着本《华夏防沙治沙法》。

看样子是经常翻。

郭阳拿起看了看,启示录主要讲述了50年来华夏防沙治沙的成就丶经验和启示,有很多科技治沙丶工程治沙的理论知识。

另外一本则是法律条规。

两本书都做了很多标注,尤其是法律条规和各类政策补贴,几乎密密麻麻的写满了。

有些法律法规的一侧,还简略的写了时间,和遇到的示例。

哪些补贴已申请,未申请,也做了相关记录。

图文并茂,但理论知识太多,郭阳没想到陆汉斌研究的这麽深。

但想想也是,十几万亩,每年近两亿资金的担子压在他身上。

盯着的人数不胜数。

集团的监管,下面的员工,当地的百姓和地痞混混,地方政府……

头脑里没点真东西,沙海农牧可能中途就撑不下去了。

除了书外,文件架上还有很多等着审批签字的油费报销单丶验收单丶付款申请等各类文件。

看了一小会儿,陆汉斌就上楼,进了办公室,其身后还跟着名三十来岁的女性,在这沙漠边缘容貌算是出挑的了。

郭阳从其办公椅上起身做到了沙发上,指着那摞书笑道:「没想到,嘉禾高层多了名治沙专家。」

「我算哪门子专家,就是中午时分看看。」

陆汉斌在办公椅上坐下,「我先审几份文件,弄完就走。」

「你忙你的。」

郭阳在办公区转着,很普通的环境,就像是未来农村各地的村政府一般,一栋两层小楼,一个宽敞的院子。

继承了嘉禾一贯以来的作风。

朴实无华,农业嘛,实用就行了,搞那麽花里胡哨干嘛。

但企业总部还是把逼格弄上去的。

郭阳也没和人闲聊。

晚上的酒局,人数也有近20人。

郭阳想叫上大哥大嫂,但两人拒绝了,还说他事业心太强,回来就一直在忙。

郭阳默默听着,对亲人也充满了愧疚,只能从物质上进行补偿。

沙海农牧十几万亩沙地,分成了六大片区,三个项目部,一个公司驻地。

此外,还有个日光温室。原本是天禾种业派人过来建立的,后来直接挂到了沙海农牧旗下。

20来人,参加的除了公司驻地的员工,就是各片区的主要负责人。

基层的技术员和管理人员还有几十个没来,郭阳准备过几天再每个项目部都去看一下。

等陆汉斌等安排好,一拨人向早就定好的饭店驶去。

郭阳透过后视镜看了一下,好家夥,清一色的皮卡车,每辆车都印有鲜明的沙海农牧字样。

这阵势,不像是去吃饭,倒像是去干仗似的。

沙海农牧有十几辆皮卡,如果全凑到一起,那行驶在沙漠里的气势?

郭阳想到了非洲军阀打仗时的场景。

晚上借着和员工接触的机会,郭阳用他那三流的演讲水平丶一流的画饼技术给员工做了次思想建设。

也借着沟通对沙海有了更多的了解。

人数多,管理还是略显粗放。

但如果以现有的条件来看,基层人员其实是略有不足的。

比如说平常专业的治沙队伍是每天3000多人压沙,但突击的时候经常是一两万人,或者两三万人栽树。

四十几个技术员,平均每个人最少要管70多个工人。

有过相关经历的朋友,都知道这是多麽魔鬼的一幕。

郭阳前世有管理80多个工人种地的经历,那感觉别提了,仿佛一锅会动的饺子在土地里乱窜。

眼花缭乱,无从管起。

我在哪?我在干什麽?

所以,每个片区负责人都有说突击治沙栽树的效率太低,专业治沙队伍虽然价格高,但个人效率更高,一个人一天可以压1亩多草方格,人数扎堆就可能只有六七分地,甚至更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