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章 到底谁是人(1 / 2)

加入书签

第48章 到底谁是人

沈三通梳理媒体时间线,还有一些网络论坛的消息。

电影首映礼之后,胡言乱语丶胡说八道丶造谣抹黑。

首周末票房数据一出,加上律师函到位,变得中肯起来。

「客观」丶「中肯」的质疑票房真假。

第二周,随着票房爆发,引发了观影热潮。

媒体「客观」的炮制了抄袭门丶谄媚门。

批评这部戏只有票房,没有奖项,没有艺术。

电影专家指出了存在抄袭,抄袭韩国电影《加油站被袭事件》。

更有一些传媒教授,站出来指出,影片中不良引导。

对于警察的刻画,过于正面,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有法律专家,质疑电影最后的结局,狙击手是否有击毙劫匪的权利。

电影里对于法律的漠视让人担忧,没有保证劫匪应有的权利。

结果导向的执法,忽视了程序正义。

蕴藏的暴戾情绪,让人不寒而栗。

沈三通在一些媒体塑造中,成了完全屈服于市场,屈服于娱乐,没有风骨,抄袭而谄媚的人。

谄媚市场,也谄媚于观众,谄媚于强力机构。

媒体对新一代导演深深的担心,完全娱乐化,丧失了对于艺术丶文化丶法律丶正义的追求。

单从媒体评价上来看,这部戏票房一定完蛋了。

但是线下依然保持观影热潮,延续到了第三周。

一般国产片也就是两个周末的票房,超市第三周还能有票房。

展现强大的卖座能力,还有社会影响力。

第三周。

和田玉暴涨丶钻石价格暴跌丶娃哈哈脱销

网络上,各种谣言重新出现。

之前的什麽同丶双丶沟子文学再次泛滥,谁的私生子丶什麽二代加了很多身份。

沈三通收藏和田玉,藉机炒高价格的谣言就是这个时期出现。

某些人一提到《疯狂的超市》就会破防,狂犬病一样,疯狂的抹黑和造谣。

媒体上,在抄袭丶谄媚的基础上,沈三通头上再多了几顶大帽子。

一些媒体采访了钻戒店铺老板丶工作人员,出现了很多小故事。

批评电影有关钻石的谬论,正在导致很多人失去工作。

经济专家则表示,和田玉的爆火和钻石的冷遇,电影展现出的对娃哈哈丶农夫山泉的不同态度。

有狭隘的民族调性,不利于经济发展,恐怕会损伤外资投资热情。

沈三通正在损害发展利益,然后话头一转,表示经济陷入了伟大的衰退之中。

「至于吗,这麽歇斯底里?」

媒体真的很讨厌他。

此刻复盘媒体舆论,沈三通脊背发凉,后怕。

05年,纸媒影响力非常大。

也就是强者不受质疑,成功者享受优待。

要是电影票房扑街,处于弱势,这种有节奏的抹黑,能轻易将沈三通摧毁。

没办法,首映礼选在了北影,必然要弄出动静。

如果是在影院,面对普通观众,沈三通会把自己塑造成和观众共鸣的导演,轰一下冯晓刚丶张一谋。

不是说对他们有什麽意见,而是为了关注,为了版面。

首映礼在北影,面对专业人士,他自然要谈行业问题。

行业问题本身就有门槛,说客套话,没有热度。

不说客套话,就要得罪人。

当然,选择了敌人,也就拥有了朋友。

比较官方丶专业的媒体,以赞扬为主,讨论超市电影的正面意义。

央视午间新闻给出电影正在热映的报导,关于沈三通定语是新一代青年导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