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12章 贾珩:大好江山,任他提笔作画!(2 / 2)

加入书签

妙玉道:「以后可以多陪陪迎春和惜春她们两个。」

……

……

贾珩这会儿与妙玉和迎春丶惜春两人用罢晚饭,抬眸看去,却见天色昏暗如墨,一只只红色彤彤的灯笼悬挂在廊檐檐角之上,晚风吹动而来,灯笼晕泻而下一圈圈大小不一的橘黄光芒。

贾珩这边厢,则是沿着一条曲折蜿蜒的回廊,向着外间而去。

之后三个月内,神京城中传扬着燕王陈泽和内阁首辅齐昆谋反的消息,而后整个朝廷开始肃清齐昆和施杰「政治流毒」的活动。

两人一为齐党,一为楚党,手下原本就有不少政治同盟。

首先是齐昆所在的户部,对齐昆主政户部期间提拔的官员进行一一汰换,之后,大量后起之秀充斥于户部衙司。

而林如海也正式成为大汉的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则是由北静王水溶担任。

大汉的朝局,似乎也为之掀开崭新的一页。

贾珩则是往来于宫中和贾府,陪着孩子玩闹,难得清闲了下来。

而工部和军器监两方的衙门,倒是喜讯频频,首先是大汉水泥铸就的官道已经修到了南京,南北之间,官道畅达,商贸往来不断。

至于铁轨铺设仍在神京至洛阳段儿,尚需一段时间才能铺设至南京。

而朝堂之上的官员似乎也换了一拨儿,多了一些新面孔。

事实上,官僚机构只要自身不存在大范围停摆,的确不缺当官的人。

齐党和楚党一定程度的清洗并没有造成大的问题。

除此之外,让神京颇为震动的一个消息在于,吏部尚书姚舆则以年老为由,辞官归隐,被贾珩诏准。

由是,吏部尚书也出缺儿。

宫苑,武英殿——

临近秋季,殿前的几株梧桐树的枝叶也有些发黄,微风徐来,一片片树叶扑簌而落,在地上铺了一层。

今日是一次小范围的朝会,内阁军机丶六部九卿俱在,此外,还有总理事务衙门的一些官员。

贾珩正落座在殿中的一张漆木条案之后,手中拿着军机处递送的军报批阅。

随着藏地的收复,边务和相关的诸番族事务也渐渐增多起来,尤其是辽东方面,女真丶蒙古以及汉人杂居,朝廷虽在辽东设府置县。

可以说此刻的大汉,也渐渐有了后世满清海棠叶地图的倾向,再加上这几年摊丁入亩等一系列革新之策的施行,整个大汉人口猛涨。

柳政道:「王爷,辽东方面移民涌入已逾百万,辽东总督王子腾上疏,在辽东之地再行增设三府两卫,用以安置关内移边军民。」

贾珩点了点头,道:「原则诏准,将新近移民编练成册,以军屯丶民屯开荒,另,辽东府县官员要选拔熟知女真事务的官员,谨慎调处诸族矛盾,礼藩院方面派员前往督导。」

现在的辽东总督乃是王子腾,已经在辽东呆了快四年。

贾珩问道:「赵阁老,今年黄河与淮河的河堤整修事宜进展如何?」

内阁大学士丶工部尚书赵翼说道:「河道总督关守方禀告,淮河河堤已经重新整修而毕,漕运航道疏浚无碍。」

贾珩点了点头,道:「内阁方面拟旨对关守方给予嘉奖,令其拟定一个详细的黄河治河条陈,并图绘河道堤堰施工情状,上奏至内阁。」

黄河河堤同样需要重新规划丶设计整修。

赵翼点了点头,算是应允了下来。

贾珩问道:「先前,孤让工部方面派员前往江南,勘测地形,修建官道,此事做的如何了?」

之后大汉将要形成一段时间的基建热潮。

工部尚书赵翼点了点头,说道:「回禀卫王,工部已经派出了三批人手,汇集南省工部匠人,协理此事。」

而原加兵部尚书衔,如今已实掌部务的军机大臣丶英国公谢再义,接过话头儿,拱手道:「卫王,青海方面禀告,西域准噶尔部仍有异动,似在整军备战。」

如今的兵部,在施杰等楚党被清理之后,已是由北静王和英国公两位军机大臣共掌。

贾珩也在物色新的兵部文官,充任侍郎,佐理兵部当中的行政事务。

贾珩道:「此事,锦衣府的探事先前也有禀告,准噶尔部与叶尔羌两部联络频频,试图相约出兵,共抗我大汉,不过是痴心妄想!」

随着藏地的和硕特蒙古的覆灭,叶尔羌汗国也感受到来自大汉的凛然寒意,想要拉一方盟友抱团取暖。

准噶尔部想要与大汉相争,以唇亡齿寒的理论游说叶尔羌,故而,双方几乎一拍即合,结为盟友。

贾珩点了点头道:「兵部方面,行文青海并关西七卫,囤积粮草,磨砺甲兵,随时对西域方面的敌情做出应对。」

军机大臣,兵部尚书谢再义应了一声是。

贾珩旋即,又转眸看向礼部尚书柳政,问道:「各地省学丶府学丶县学之中,可曾开设了新学课程?」

如今的贾珩,几乎就是对大汉诸般朝政都会过问,相比崇平帝时期的政务事繁,然劳多于功,贾珩所治理下的大汉,万物竞发,生机勃勃。

柳政目光有些复杂地看向=对面 de蟒服青年,他听夫人说,自家女儿好像与卫王也有了风情月思。

礼部尚书柳政拱手道:「回禀辅政王,已经按照卫王先前所言,印制教材发放至省学丶府学和县学,只是奈何师资不足,地方上难以开展教学。」

贾珩闻言,自失一笑:「柳阁老不说,孤还忘了这一茬儿,如今的新学,的确师资不足。」

以格物致知之道着称的新学,拢共才大兴不到五年,虽然在儒教中站稳脚跟,也吸引了一部分有识之士研读学习,但并未形成庞大的师资力量。

科教兴国,非十年之功不可。

此刻,都察院总宪虞先民开口道:「辅政王,如今内阁事务繁多,尚缺阁臣两员补阁,同时吏部尚书出缺儿已有近月,是否召集诸官廷推?」

随着大汉朝开启了热火朝天的内政建设,内阁事务的确变多了一些,而林如海年事渐高,精力有限,也需要有人分担阁务。

而涉及到人事问题,殿中诸臣皆是默契地不言,静待结果,倒也有些好奇卫王会如何调整人事。

此刻的大汉朝堂,在燕王这位废帝逆案落幕之后,可以说是贾珩一家独大!

或者说,贾珩就是事实上的皇帝,地位超然。

至于齐党丶楚党丶浙党都被严重遏制和打击,门徒四散,而新的政治派系,已经重新划分。

其一,总理事务衙门的贾党核心,但多是青壮派,只是与朝廷六部对接,直到有一天卫王成功代汉,直接取代六部。

其二,就是大汉朝廷明面上的朝堂重臣,以内阁当中的林如海丶赵翼,柳政等人为代表的几派。

林如海自不必说,以其才干与贾珩的翁婿关系得受信任,手下也有一批干臣,又得都察院总宪虞先民掌管科道,权力比之前内阁首辅齐昆还要大一些。

帮助贾珩将大汉的内政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

而工部尚书赵翼则与工部侍郎徐光启两人则是实干派,主要负责贾珩交办的工业计划。

柳政则是清流派,接纳六科等清流文士。

随着虞先民提及内阁阁臣补进,此刻,殿中的一众大臣也都纷纷出言,让卫王「示下」。

因为,此事已经被贾珩压了有几个月了。

贾珩沉吟片刻,转眸看向林如海,道:「浙江巡抚刘祯克勤克俭,督政浙江六载,政绩斐然,可调任入阁,林阁老以为如何安置?」

林如海道:「可先行迁任户部侍郎,暂以从二品侍郎衔,授东阁大学士,入直阁部,预知机务。」

乾德三年之后,六部侍郎皆提升为从二品,而尚书仍为正二品。

贾珩点了点头,道:「按此办理。」

就是他与韩癀达成的协议,浙江巡抚刘祯乃是韩癀的儿女亲家,算是浙党的后期之秀。

贾珩又想了想,说道:「南京户部尚书谭节在户部任上兢兢业业,转运漕粮从不懈怠分毫,调任神京,入阁预知机务,江苏巡抚章永川迁任南京户部尚书。」

随着他彻底掌控朝政,这些江南的地方大员也都纷纷投效。

而谭节属于江南士人,与浙党有些渊源,但又保持一定距离,尚可一用。

当殿中诸官听说谭节入阁,心头都是思量谭节其人,究竟是何时攀上的卫王。

「福建布政使冯廉可调任江苏巡抚。」贾珩想了想,忽而开口道。

冯廉是冯太后的侄子,也是晋阳的表兄。

殿中诸官员闻言,心头生出狐疑。

两江总督李守中竟然没有调入神京入阁,其人已经在两江任上五六年了,按说资历也足够了。

卫王难道并不想在内阁之中继续安插自己的人?

就在群臣困惑之时,却听卫王开口道:「两江总督李守中调任神京,担任吏部尚书,待乾德五年,主持京察事务。」

殿中群臣闻言,心头疑惑方解。

「两江总督调任之后,当以何人继任?」柳政开口问道。

贾珩默然片刻,道:「台湾巡抚徐开为国家守土牧民有功,迁至两江总督。」

此言一出,殿中群臣皆心神剧震,不到四十岁担任两江总督,这等拔擢过甚了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