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59章 犯大明疆土者,首级在此!(2 / 2)

加入书签

「好,我抓紧审讯,选十个罪大恶极的狗腿子出来,同时扩大宣教范围,争取更多的百姓来接受教育。」

第二天下午一点多,时间差不多,李化龙开始召开宣教大会。

只是没有想到,闻讯赶来的当地百姓有四五千人,他们携老扶幼,全家出动,跋山涉水,最远的昨晚就动身,从六七十里外赶来。

李华龙临时决定,把会场挪到更开阔的南门外,而南门外那个近一百米的爆破缺口也是活生生的典范。

明军力量,什麽都挡不住!

明军的宣教工作很成熟了。

李化龙主持会议,先请懂本地土话的厉向导当翻译,宣布自己是奉大明皇帝之命,前来解救被恶劣土司欺压的良善百姓

然后请五位做好工作的当地老人,请他们声泪俱下地诉述岳氏父子,以及前任陇川土司的种种恶行。

声情并茂,声泪俱下。

围在周围的百姓大部分都吃过前后几任土司的苦,深有感触,一时间会场哭成一团。

然后突击队里几位云南本地士兵,早就换下军装,穿上破破烂烂的本地服饰,混在人群里,等到群情激愤时

「我们要回归大明!」

喊几句口号,把群众百姓们的情绪又引到一个高度后,李化龙宣布,根据云贵总督颁布的临时宪令,没收欺压百姓丶为非作歹的陇川土司的所有财产。

同时宣布背明卖国丶谋逆作乱丶假冒土司的岳氏父子,岳凤带回昆明按律审理,其子岳曩乌,大管家岳通,以及狗腿子十一人。由根据云贵总督授权组成的临时军事法庭审定,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一宣布完,马林带着人把岳曩乌丶岳通和其馀十一人拖了出来,他们被五花大绑,身子已经软成一滩烂泥。

一人四位士兵,押到会场中间,一字排开,全部按倒跪在地上。

两位士兵扭住瑟瑟发抖的岳曩乌等人的胳膊,一位士兵揪住他们的头发往前拉,露出后颈。

另一位士兵举起刚磨锋利的开山刀。

「斩!」

混在群众里的气氛组马上喊道:「杀!杀死这些混蛋!」

刚才还处在发愣状态的大部分群众百姓,猛地一激灵,想起新仇旧恨,跟着一起大喊:「杀!杀了他们!杀了这些狗东西!」

开山刀狠狠向下劈,十三颗人头滚落在地,鲜血流了一地。

人头用石灰装好,尸体丢到埋尸坑一起埋了。

李化龙继续下一项,他指着两口箱子,大声道:「这些是历代陇川土司,还有岳氏父子,敲诈百姓们的证据。这些都是印子钱,阎王债,是套在穷苦百姓们的绳索。

现在我代表云贵总督府,宣布这些东西不合法!现在我要烧了它们!」

烧了它们?!

百姓们听了厉向导等翻译的话,情绪激动,纷纷向前涌动,维持秩序的士兵们连忙拦住他们。

看到当地百姓们情绪又被调动起来,李化龙也不罗嗦,下令道:「烧!」

两位士兵拿着两罐煤油,泼在两口箱子上,泼在满满的文卷契约上,然后用火柴点了一把火。

看着熊熊燃起的两堆火,不少百姓们嚎啕大哭,有的坐在地上,拍着地面,捶胸顿足,他们这些年被这些高利贷坑得太惨了。

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李化龙继续说道:「陇川土司是非法的,所以他名下的田地都是非法拥有,我大明不承认。现在你们耕种的田地,从此后就归你们了!」

百姓们轰地一声炸开,怎麽也不敢相信,厉向导等翻译来回说了十几遍,百姓们才相信,又是热泪盈眶!

李化龙继续摧残着他们的心脏。

「这些粮食和棉布,还有食盐,」李化龙说道,「都是陇川土司从你们身上盘剥的民脂民膏!现在我奉大明皇帝恩旨,还给你们!」

又听到这个大好消息,看着那堆积如山的粮食和棉布,数千百姓们又愣住了。

气氛组看准时机,大声喊道:「大明皇帝万岁!大明万岁!」

当地百姓沸腾了,滚烫的眼泪在他们黝黑的脸上流淌着。他们高举着双手,欣喜如癫狂,用生硬的官话发音喊着这两句他们发自肺腑的呐喊。

「大明皇帝万岁!」

「大明万岁!」

下午,在养象所的俘虏大部分被各自的亲人领了回去,他们被教育一番后,领回此前的兵甲,摇身一变,成为保卫当地百姓胜利果实的护卫队。

在明军主力打回来之前,保卫家乡父老,维持地方秩序。

剩下一部分被揭发出是死硬分子,或是沾有百姓鲜血的狗腿子,大约一百馀人,连同缅兵被一并处决。

缅兵是守军主力,守南门的全是他们。

作为重点攻击对象,一千二百名缅兵战死。剩下的七八百人,有两三百人受伤,估计也好不了,只能等死。

剩下的四五百名缅兵,有人建议放回去,李化龙坚决反对。

东吁国离陇川还有上千里,这四五百缅兵怎麽回去?

不可能飞回去,他们要吃要喝的,下雨还要找地方避雨。

你觉得他们会一路乞讨回去?

不可能!只会是一路烧杀抢掠回去。

与其让他们为祸沿途的百姓,不如彻底斩草除根。

莽应龙能把他们派出来,跟着弟弟和儿子支援岳氏父子,说明肯定是嫡系和铁杆,乾脆杀了一了百了!

听了李化龙的理由,大家一致同意,把四五百名缅兵,连同他们的伤员一起斩首。

连同战死的两千颗首级堆在要道上,垒成一座京观,最上面是莽应龙儿子阿瓦,被砸扁的首级。

京观旁还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行字。

「犯大明疆土者,首级在此!」

下午五点多,突击队每人的背包都是鼓鼓的,背着土司府的金银软细。押解着岳凤丶猛别两位首犯,在乡亲们含泪相送下,踩着夕阳,踏上了北归的路。

三天后,他们渡过潞江,回到了云南都司控制的永昌郡保山县城。

接到急报,凌云翼和刘显下令,两个步兵团渡过潞江,一个步兵团进驻陇川城,控制虎踞关和铁壁关。

一个步兵团顺潞江南下,进驻麓川宣慰司旧治勐卯城,控制汉龙关。

二十天后,被押解到昆明的岳凤和猛别,被凌云翼下令斩首,首级传檄诸边土司,最后岳氏父子首级被悬在陇川要道京观旁的木杆上,旁边立有一石碑,上刻一行字。

「背明弃祖者,首级在此!」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