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1章 虎灵洞中有大王(1 / 2)

加入书签

第161章 虎灵洞中有大王

舍卫国,悬金寺,万花林苑。

琼花娇艳,朵朵争奇,万千鲜妍不老。翠木成荫,瑶草芬芳,幽幽绿树长青。

林苑花径之中,仙神菩萨们有说有笑,这边看万千朵鲜花不老,那边看一株株绿树长青。

人群中一个天姿绰约,风华绝代的女神笑道:「听说普贤菩萨就是在这悬金寺中出家为僧的?」

「正是。」一旁身穿五彩袈裟,头结五髻,宝相庄严的普贤菩萨点头笑道:「这万花林苑就是贫僧当年在悬金寺内修行时所开辟的园林,种了些自己喜欢的花儿,如今又到了赏花的季节,故而邀请诸位道友前来赏花。」

这时一个头扎盘龙髻,身穿素罗袍,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生喜,朱唇一点红,手持杨柳净瓶的菩萨走了过来,正是那南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只见观音菩萨来到那位女神和文殊菩萨面前,双手合十微微一礼道:「贫僧见过元君。」

这女神正是那骊山道阁之中,道门大德祖师黎山老母,又号『玉清圣祖紫元君」。

黎山老母见到观音,微微一笑,先还了一礼,然后问道:「道友最近不是在主持取经之事吗?怎麽也有闲暇来这万花林苑赏花?」

观音菩萨笑道:「有赖普贤道友相邀,故而不得不来。至于那取经之事,如今取经人已经聚齐,剩下的事贫僧倒也不必多管了。」

黎山老母问道:「听说那取经人要历九九八十一难,方才能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是的。」观音菩萨点头说道。

黎山老母又问道:「那如今已过了几难了?」

观音菩萨笑道:「从踏上取经路算起,如今已过了五难了。』

「那还早。」黎山老母笑道:「不知取经人道心是否坚定?」

观音菩萨道:「八十一难正是为了磨砺道心,助取经人坚定信念,取得真经黎山老母闻言点了点头,忽然兴致所致,开口说道:「不如我等赏花之后,

去试一试取经人的道心,如何?」

听到这话,观音菩萨眼晴一亮,笑道:「正有此意。」

此时文殊菩萨也走了过来,笑眯眯地立在普贤菩萨身旁,黎山老母凤眼一,笑道:「那好,待赏完花后,我等便去试一试取经人的心性。」

观音菩萨丶文殊菩萨丶普贤菩萨三人闻言,纷纷笑着点了点头。

一个月后,花期渐过,赏花之会结束,众仙神纷纷来向普贤菩萨告辞离去。

黎山老母则专程留了下来,与观音丶文殊丶普贤菩萨三人一路朝取经人所在的方向悠游而去。

又过了两三个月,到了深秋之际,黎山老母丶观音丶文殊丶普贤四人终于来到了紫罗山中。

黎山老母与三位菩萨入山后,便变化了身形,黎山老母化作一个风韵犹存的中年美妇,观音丶文殊丶普贤三位菩萨则各自变成了美丽乖巧丶端庄娇俏的少女。

三个少女走上前去,朝黎山老母变得美妇微微一拜,笑着叫道:「母亲。」

黎山老母哈哈一笑,三位菩萨也跟着笑了起来,随后只见黎山老母抬手一指,身后山林中仙光一闪,立时出现了一片房舍庄园。

而在这片房舍庄园的最中间,则出现了一座宏伟典雅,画栋雕梁的府邸。

黎山老母与三位菩萨进入了府邸之中,静待唐僧师徒的到来。

与此同时,在这紫罗山深处,却有着一座洞府。

这洞府依山而建,恢弘广大,就如同一座藏在山里的宫殿。

此洞名为『虎灵洞』,洞中有位虎灵大王,数百年前便已来到此处,开山建府,收罗群妖,开垦田地,饲养牲畜,俨然一个『妖怪王国」。

此时虎灵大王正在自己洞中打坐修炼,忽然,正在入定的虎灵大王灵台中金光一现,一道人影出现在了虎灵大王眼前。

虎灵大王看到这个人影,连忙拜道:「属下拜见真君。」

庄衍微微一笑,什麽也没说,只是抬手朝着虎灵大王一指,虎灵大王灵台中闪过三道仙光,随后庄衍的身形便缓缓消失了。

「恭送真君。」虎灵大王见到庄衍身形散去,连忙躬身拜送。

不错,这个虎灵大王正是奉命下山的虎先锋。

虎先锋在庄衍显化之身离去后,连忙查看了庄衍送到自己灵台内的三样事物第一件事物是一道神通,名为「惊神咆」,惊神一咆哮,神佛俱惬然。

第二件事物是一件法宝,名叫『必中玉』,佩戴此玉佩,一切攻击必中。

第三件事物是一道符书,上面写着:「拦住取经人,何时放行等我符令。」

虎先锋看完后,立即收起符书,然后将那『必中玉」佩戴在身上,接着又将那神通「惊神咆」纳入了元神道法之中。

此时虎先锋睁开眼晴,一百年前庄衍曾赐予他和赤绫一枚『宣力金刚丹』,

故而早已修成金刚不坏之身。

如今他兵器有『天孽刀』,神通有『惊神咆』,法宝有『必中玉』,法术有「慑群灵』,肉身更是『金刚不坏之身』,足以与猴子比个高低了。

「嘿嘿。」想到这里,虎先锋脸上不禁露出了难以言喻的笑容。

不过眼下赤绫倒不在他这里,二人是各自开辟洞府,称妖一方的,虎先锋记得赤绫信中说过,她所在的地方距离此地尚有七丶八万里。

既然真君显化降下符书,说明那取经人快到紫罗山了。

想到这里,虎先锋立时站起身来,走出自己的精舍,来到了虎灵洞主洞厅内。

虎先锋叫来身边一群小妖,朝他们吩咐道:「小的们,传下去,近来巡山的时候要多注意,要是看到有个和尚,骑着一匹紫色的马,带着四个徒弟进山,就立马来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