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34章 查验地势(1 / 2)

加入书签

许昌宫的书房之内,裴潜坐在侧边桌案后,工工整整的拟着诏书,隶书小字极为清秀。

曹睿起了兴致,抬头对众人说道:「王左监平日在御前不常作声,今日却一语中的,属实与众人不同。」

王观拱手应道:「臣平日少言,正为有用之时言而足信。」

「哈哈哈。」曹睿笑着拍了拍手:「好一个言而足信,王卿是要做子夏一般的人物吗?」

王观道:「子夏之时礼崩乐坏,臣却居于仁君盛世,子夏远不及臣也。」

眼见话题朝着一个奇怪的方向偏去,刘晔赶紧说道:

「陛下,方才荆州战局之事还未议定,已说到徐元直的战报了。」

「好,那就接着说战报。」曹睿点头。

刘晔道:「樊城解围一战,宁远将军徐元直所报诸将之功,以偏将军典满为首丶裨将军王颀次之丶校尉卫胜再次,而后是申耽丶文岱等将。除此之外,徐元直还为战殁的校尉卫先表取亭侯恩荫,且表曲长左石为千石司马。」

曹睿道:「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朕就不一一过问了。刘卿,你与王卿有何意见?你二人商量着来吧。」

「徐元直是此战主帅,臣并无异议。」刘晔说罢看向王观:「伟台觉得呢?」

「臣附议。」王观拱了拱手。

曹睿问道:「说到这个左石,朕有些印象,是仲恭营中的曲长吧?」

「正是。」刘晔道。

曹睿道:「此人还是朕指给徐庶的,也算他来了运道。」

「徐庶从樊城来的书信中也说了水军几句,朕也都看到了。百馀艘船,停在淯水蔡阳一带的水湾之中,面对吴军也派不上什麽用场。荆州水军,朕看来是彻底废掉了,大魏想要操演水军想来只能从扬州开始。」

司马懿道:「禀陛下,若扬州陈司徒那边一切顺遂,大魏将全据巢湖,到时就可在巢湖习练水军丶打造战船,不需再从河北丶兖州丶豫州远调船只了。」

裴潜此时拟好了旨意,起身回到了自己坐位旁,也开口言道:「陛下,荆州水军如此战力,倒也说不上是赵都监之过,实际上是积年的痼疾。臣此前为荆州刺史,荆州水军才开始在襄樊左近重建。」

「不知陛下记否,太和元年之时,陈司徒当时都督荆州军事,沿汉水东下之时就被吴军水军击败,丧船损兵,这几年一直没恢复过来。」

曹睿叹道:「此事朕如何能忘呢?今夏朕委任杜恕为襄平太守,此人你们都熟悉吧?在朕身侧做过散骑侍郎的。」

「识得。」

「臣知道此人。」

「他是杜伯侯之子。」

曹睿点头:「司空久在尚书台,想必对杜恕之父杜畿也应熟悉。」

司马懿表情严肃了许多:「何止是熟悉,臣与杜伯侯同在尚书台为仆射,先帝征吴,臣在许昌留守,杜伯侯在洛阳留守,遵先帝之命在孟津大作楼船。」

「杜伯侯以仆射之职,亲往楼船之上试舟,楼船却因风浪过大而倾覆,杜伯侯也因此亡故,实乃可叹。」

曹睿道:「水军建成,非一日之功。为了先帝黄初六年进兵广陵,大魏甚至折损了一位尚书仆射。若能据有巢湖,水军方能大用。」

刘晔顺势说道:「陛下,按照黄初年间的规制,大魏舟船都是在洛阳左近丶由将作监来督建的。舟船建好之后,从黄河入漕渠再入淮水,远而靡费,不若在扬州兴建造船所。」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曹睿道:「巢湖在合肥之南,附近百姓稀少,还是放在寿春附近吧。」

「司空,」曹睿看向司马懿:「为朕召将作大将马钧来许昌,命他牵头在寿春兴建造船所,以解大魏乏船之窘。」

「遵旨。」司马懿想了一想,同时说道:「若臣没有记错,大魏造船的匠人大半都在洛阳和邺城两处。」

「邺城也有造船之处?」曹睿问道。

「有的。」司马懿道:「建安十三年时,武帝曾下令在邺城玄武湖大作舟船,以备南征之需。」

曹睿摇了摇头:「建安十三年,赤壁那年吗?算了,还是先将马钧召来吧。此人巧思颇多,已然将朕的许多想法用在将作监里了。到时朕再与他商谈舟船之事。」

「是。」司马懿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