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1(1 / 2)

加入书签

日很快就找到自己的号房,安静进去坐好,继续先整理案桌上的纸张笔墨。

府试的第二场,考差们发卷的时间与第一场无甚差异。在对方发放考题时,秦朝宁双手接过考卷,接着小心翼翼地将其拆开查看。

只见,考卷内的内容,府试的第二场,考的是帖经、杂文、策论。

这里面,帖经考的是对科举用书内容的熟背程度,需将其准确无误地默写出来。杂文,此处考的则是表。而策论,竟是:伪倭初现,何以处之?

待看完考题,秦朝宁的小身子恍若顿住了一般,在案桌前发起了呆,心里沉沉的。

何以处之?灭之?降之?焉能弃之?

伪倭初现,是指有百姓放弃了宣朝子民的身份,自愿去投了倭寇,当起了卖国贼。

当初献上那些抗倭之法,是为了能够抗击倭贼。伪倭本身,流的血却是宣朝子民的血。

而在他的脑海里,关于伪倭的来源,大致是分为两类。一类是日子过不下去了,才去投靠倭贼。另一类是,要么对于朝廷有恨,要么天生恶人。

在秦朝宁的认知里,宣朝的这些老百姓们对于这片土地的热忱,对于源自骨子里的根,断然是轻易不肯舍弃的。

那么,在这里就意味着,面对眼前这道考题,他的立场是,大部分伪倭的产生,是源自于他们在这片土地活不下去了,才恶向胆边生,投了倭贼。

他缓缓阖上眼皮,开始沉思,嘴巴里莫名觉得苦涩。

片刻后,他睁开眼眸,决定把答题思路集中在,从上至下压下来的苛捐杂税上面。

初到临聿府城那会,他们家要去南街那边摆摊子来着。当时,除去因为那个小摊子所需而了解的缴税名目外,他私下在摊子里代写书信的时间里,对于众多民生的实际各类税收情况也多了不少了解。

那几日,他由于对于各类奇奇怪怪的税后名目感兴趣,在南街那边时常会主动提问。眼下,倒是都可以把这些信息都整理整理,用在策论中。

此外,关于税收这一块的执行,秦朝宁下意识就想到了盐边县的县令大人和主簿他们。

此刻,他隐隐有种感觉,县令大人他们这些年都只呆在盐边县这个旮旯角里,得不到升迁,大概率怕是和上缴朝廷的税收也有很大的关系。

譬如,他们一家子在盐边县多年了,对于临聿府城这般多的税收名目,是真的见都没见过。

所以,县令大人他们的政绩,定然不会太好。

换个角度,倘使临聿府城这样的大城池都尚且如此,那么它的下属十二个县里,除去盐边县这般甘于穷困安稳的小县城以外,会否存在着个中层层递增压迫百姓缴税的极端例子呢。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里面不得不提及,宣朝的律法里,各县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在税收条例里稍作修改。

这意味着,但凡有些许操作空间,其中就能被有心人玩出五花八门来。

文字的理解,可能人人都不一样,但是刚好踩着底线蹦跶的事,古往今来,均不罕见。

秦朝宁花了些许时间理顺思路,才抬手在案桌上铺开草稿用纸,开始作答。

第一题的帖经,总共三道小题,分别是需要在考题中的节选片段后方往下默写《尚书》、《公羊传》和《毂梁传》的内容。

第二题的杂文,考的是以弘扬君子之风,题表一篇。

这两道题对于他而言,不难。秦朝宁便专注地执笔不疾不徐地作答。

等到了第三道题,他才多次停顿斟酌言辞,删删改改后把策论写了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