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7(2 / 2)

加入书签

听起来似乎有些含糊,但它确实也挺含糊的。

大体来说,就是继承皇位的合理性。

比方说,皇位是承继亲爹亲祖父亲叔叔的,这都是合理性,也是合乎法理的。

为何史书中,总有记载某地某处出现什么祥瑞,当朝皇帝如何如何。

那皇帝难道不知,一个代表着祥瑞的气象或是动物就能代表是祥瑞,是上天对自己以及朝廷的祝福,这整件事难道不荒谬吗?

他当然知道这是荒谬的,但他就是要昭告天下,以此来证明自己乃正统,乃上天万神都庇佑之人。

骗明眼人骗不过,但这世上其实没那么多明眼人,来忽悠他们却是足够了。

一次不够,再多来几次呢?

总会对人们产生深刻的印象,陛下是至高无上的,是真龙,是天子。

还有些地方诸侯渐渐做大,为何总喜欢在史书中在早已灭亡的旧朝里,给出身贫寒的自己寻一个‘祖宗’?

他难道就喜欢给人当孙子?

并非如此,只是为了给自己寻一个名义罢了。

就譬如史书中总有人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子去起义,去割据一方,说白了就是给自己寻一个合理的法理性。

这东西看似无谓,但当你有了这个东西以后,别人若想来打你,就需要更高一等的法理来压制你,才能师出有名。

而没有这个东西,随便一个人都可以骂你逆贼反贼,打着诛反贼的旗子来讨伐你。

就譬如许多人在每次大战前,都会写一封檄文。

檄文是用来做什么的?

自己人写给自己人看的陈词滥调?

当然并非如此,除了鼓舞士气外,更多的还是昭告天下,自己此番挑起战火,是师出有名的,是为正道。

回归正题。

元贞如今建立的这个新朝,其实并不具备法理性。

当初解决那些旧朝廷官员勋贵,是以势压人,是刘俭拿出的那封含糊不清的手谕。

那封手谕里,宣仁帝虽赞了元贞和杨變,但并没有明说将皇位传给二人。

当然,手谕是为假,元贞完全可以写一封将皇位传给二人的手谕,可如此一来,手谕的真实性就大大降低了,太容易让人质疑。

历来就没有把家业传给女儿女婿的,更何况是一片江山,哪怕这片江山已千疮百孔,急需人来缝补。

说给寻常百姓听,百姓都不信,更何况是那些人精。

所以只是一封临时托付的手谕,彼时才最能取信于人。

这也是当初为何元贞一直等到最后,才让刘俭拿出那封手谕出面定局的原因,之前还要耐着性子看那些人唱大戏,不过是因势利导罢了。

此番,北戎打着和谈的旗子,要放一些原昊国皇族之人回来,完全就是为了膈应元贞和杨變来的。

因是当着天下的面,众目睽睽之下,他们无法从根源上直接杀掉那些人来解决问题。

而一旦让这些人回来,底下那些被她已经压下去的人,此番恐怕又要再起心思。

眼前这些坐在堂上的人,元贞有信心不会背叛。

不光是提拔的恩情,也是都是既得利益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