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87(1 / 2)

加入书签

,是人口兴盛的重要保障。”

这就是大医院上书中提到最重要的一点,在将几位宰辅于下朝后留下商讨权衡之后,景帝最终批准了他们的上书。

此时距离游天离开毒城,在那座大将军府中许下自己的宏愿,还有一月时间。

而来自天阁的书籍一经印刷开放,最先受惠的就是京中的年轻官员跟学子。

年轻人对事物接收得快,这些书籍拨开了他们眼前的迷雾,更令他们明确了许多事情。

同很多人一样,已经进入翰林院的陈寄羽也沉浸在这些书籍的整理中。

这些时日不管是在翰林院还是回到家中,他都无法停下沉浸的阅读,纪东流更是得到书之后直接闭关半月。

与陈寄羽不同的是,他所沉浸的是水利相关的书籍。

因为他的才能在此,选官时付鼎臣便主张他外放,此时他正在京城侯官。

原本他学的是家中藏书,又去实地参与了几处水利的修建,可哪怕他自认天赋异禀,前半生所得来的东西也比不上老师特意挑给他的这几本书百分之一。

这几本书所总结提出的东西就好像有很多跟他一样的人,站在同等甚至更高的位置上治水,许多旁人不能给他解惑的问题,看了书之后全都迎刃而解。

等闭关半月,上任的地方确定下来做好准备出发时,纪东流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已经截然不同了,对来送行的陈寄羽,他兴奋地道:“我从来不知这世间还有人跟我一样专注于这些问题,甚至在我之前就得出了许多方法,吾道不孤!

“现在,我要去践行它们了,有了这些书,朝廷想要治水不再是问题,还可以培养出更多的治水人才。甚至将来每一个外放的官员学习过这些治水方法后,相信人人都会不弱于我!”

人的一生是有穷尽的,人力也是有尽头的,可是现在他就看到了水患永治的可能。

纪东流很高兴自己生在这个时代,得以见到这些书籍,和他一样,很多即将前往地方上任的年轻官员都得到了指引。

阳春三月,有人离开京城,也有人前来京城。

天阁送来的书籍引发的变化自上而下,辐射向了诸多方面,很多重变革都在同时展开,需要的资金自然不少。

户部已经使尽浑身解数,这段时间他们计算的东西比过去十年都要多,户部官员几乎歇在了衙门里,可这也改变不了财政上捉襟见肘的问题。

国库能够调用的钱是有限的,尽管把这些书籍里记载的技术转化出来可以提高生产力,还能制造出许多成本低廉的产品用于贸易让国库充盈,但这些转化都是需要时间。

最重要的是,生产出来的商品要销售,还得打开商路。

原本江南一带是大齐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在生产力突飞猛进、各类商品产能增加的时候,正是他们是最该为朝廷分担的时候。

可江南才经历过一番整治,还处于百废待兴之中,而且景帝跟朝中诸公都有共识,绝对不允许门阀世家在此时插手,所以朝堂能够获得的来自江南的助力注定很少。

然而就在他们想着要如何才能聚集起足够的钱时,江南漕帮联合了民间商会来到了京城。

这些民间商会由钱塘首富串联,向朝堂传达了讯息,希望由他们提供资金,像过往江南的盐场获得特许经营权一样得到相应的经销权,漕帮将会确保水上商路的通畅。

这是在先帝发下皇榜,召集有志之士建立漕帮之后,朝廷第二次跟江南民间建立联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