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6(1 / 2)

加入书签

都用红红的大枣隔开,足足九层,姥姥说是用来上供的。

晓月记忆中好像没过过这样热闹的年,上一世在苏家怎么过的年,竟然没什么印象了,或许人都会下意识忘记不愉快的事吧。

一直到腊月二十九,商场里关了门,修理厂也放了假,家里才热闹起来,有了小茹姨跟老娘的加入,晓月也没闲着,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戴着棉手套耳套,全副武装站在院门外扶着梯子,让小舅安灯笼,大红的羊皮灯笼上面印着金色的百福祥云,安好了,天也黑了下来,小舅把电源接上,红通通两只灯笼把大门口照的格外喜兴,朦胧的光晕拢在夜色中像梦,晓月不免有些出神。

不妨被小舅拍了脑袋一下道:“小丫头想什么呢,过年了。”

晓月回神对着大门笑:“是啊,过年了,真好。”

第183章

衣锦还乡

舅甥俩正站在门外傻乐呢,就听有人喊刘厂长,这个点儿还有人来串门吗,晓月疑惑的看过去,见夜色中赵磊那个开火锅店的邻居孟大哥骑着辆三轮过来了。

三轮车上坐着一个十五六的小子,跟骑车的孟大哥一样,穿着旧不拉几的军大衣,戴着蓝布棉帽子,耳朵上是毛线织的耳套,到了门口,孟大哥刹住车跳下来拜了年,便有些吱吱呜呜,半天才道:“我兄弟过来看我,带了点儿家里的山货,有蘑菇有野菜,给刘厂长送些来,都是我兄弟自己去山里摘了晒干的,烩个肉炖个鸡崽儿什么的搁里头,比外头馆子里都香。”

说着叫他兄弟:“柱子把山货搬进去。”

他一句话,那小子跳下车,拖了个麻袋往肩上一抗就要往院子里搬,舅甥俩都是一呆,刘正荣忙道:“怎么这么多?”

孟大哥道:“不多,您不知道我们哪儿野蘑菇多得是,只一下了雨,林子草甸子上一片一片的,我这兄弟念书不行,干活儿却是一把好手,半天就能摘几筐,野菜也是,开了春漫山遍野都是。”

他兄弟柱子很规矩,把麻袋扛进去就放在院子里石桌上便出来了,规规矩矩的站在他哥旁边。

刘正荣看了看这哥俩笑了,伸手拍了拍柱子的肩膀道:“是个结实的小伙子,多大了?”

孟大哥眼睛一亮忙道:“过了年就十八了,心野不乐意在老家放羊,非要跑出来打工,本来我那火锅店如果继续开,他跟着帮忙就成,可我那儿不干了。”

晓月忍不住道:“生意不是很好吗,为什么不做了。”

孟大哥叹了口气:“那本来就是个废弃的车棚子,是违建,这不,明年市里创文创卫,这些违建都得拆了,而且,我哪儿虽说看着生意挺红火,可归总了一算账却赚不着什么钱,今年要不是刘厂长帮忙介绍了几个买羊肉的客户,弄不好又得赔钱了。”

晓月想起赵磊说的这位孟大哥的性格,心想,这样的人就不适合做生意,尤其开饭馆。

刘正荣略沉吟道:“不开火锅店了,那你以后做什么?”

孟大哥道:“我想好了,在市场弄个摊位卖牛羊肉,反正老家牛羊都是现成的,这么着我一个人盯着就成,怎么也不会赔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